今年是《基本法》頒布35周年,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全球關稅戰、貿易戰,對香港施以霸凌關稅,瘋狂打壓香港之際,今年紀念《基本法》頒布35周年的歷程,思考香港的未來,更具重要的意義。
4月2日,當特朗普推出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向全球幾乎所有國家挑起關稅戰,香港社會擔心會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受到重大衝擊,驚惶不定之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4月6日發表題為《沉穩應對、搶抓機遇》的網誌,指出,「我們堅信開放合作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我們會繼續保持自由港地位,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資金和資訊等的自由便捷流動,這些都受到《基本法》的保障。」穩定了社會情緒。
當美國政府一再施壓,將香港對美貿易商品的關稅累計增加至145%之時,特首李家超堅定地指出,香港奉行自由貿易不會變,美國對零關稅的香港徵收的所謂「對等關稅」應該是「零」,這個簡單的數學題都算錯,示範了滿口歪理、霸權野蠻的真面目,香港特區決定向世貿組織對美國提出申訴,捍衞我們的合法權益,展示了不畏霸權的意志。
香港之所以能夠在美國的霸凌行為面前,如此自信,沉穩應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香港有《基本法》。《基本法》第五章明確了香港的經濟制度,其中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徵收關稅。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無形財產和資本的流動自由。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為單獨的關稅區。
美國無視《基本法》的這些規定,向香港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是完全錯誤的做法,香港特區亦堅定地以法律為依據,維護自身的權益。從應對美國挑起的關稅戰,可以清楚看到《基本法》對香港的重要意義。
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香港《基本法》,作為香港設立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對香港回歸後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作出明確規定,是香港落實好「一國兩制」方針的法律保障,也是特區政府施政最重要的法律依據,是保障香港經濟社會正常運作的法律保障。
香港回歸27年多的歷程,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準確理解、貫徹落實好《基本法》,對香港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過去一段時期,香港曾因為有一小部分反中亂港勢力,戴上所謂法律權威的帽子,曲解《基本法》,搞亂香港社會,讓香港走過一條曲折的路,教訓十分深刻。
現在,香港已糾正了對《基本法》的錯誤理解,實現由亂入治的重要轉折,並且正在走向由治及興,正確理解好《基本法》,準確貫徹落實好《基本法》,仍然是至關重要的關鍵所在。我們應對美國的無理霸凌欺壓,必須以《基本法》為依據,堅定地維護自身權益,維護好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我們推進未來的發展建設,改善民生,也須堅定地依照《基本法》的規定,才能行穩致遠。
面對世界百年變局的加快演進,面對香港本地的發展需求,香港須不斷地適應新形勢、新變化,也需要從深化理解《基本法》去尋找推動香港變革發展的力量。紀念《基本法》頒布35周年,並不只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從現實出發,從根本上尋找香港未來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