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曾拍胸脯保證,上台後24小時結束俄烏衝突。然而,特朗普執政已近百日,俄烏戰爭也已打了三年多,俄烏衝突仍無休戰跡象。
4月18日,美國國務卿鲁比奧在巴黎表示,除非有明確跡象表明俄烏可以達成和平協議,否則,美國將放棄推動俄烏達成和平協議的努力美國將在幾天內放棄斡旋努力。CNN援引鲁比奧的話說,「我們將在數天內明確這一點,如果無法實現目標,總統可能會宣布『我們結束了』,我們需要迅速判斷這一目標可行與否。」
當天, 他在與北約秘書長呂特的通話中同樣警告,「如果不能很快出現一條清晰的通往和平之路,美國將退出斡旋和平的努力。」美國國務院掌門人不惜以「翻篇」相威脅反映了美國對俄烏談判停滯不前產生了「日益強烈的挫敗感」。
特朗普的語氣似乎緩和一些。當天晚些時候,他表示,烏俄談判「到了關鍵時刻 」,同時堅稱,兩國沒有在其推動結束戰爭的過程中「玩弄」他。不過,特朗普警告,如果雙方中的一方「讓事情變得非常困難」,我們會說你們這些衰人「很愚蠢,是傻瓜」,並將放棄調解,但「希望我們沒有必要這樣做」。
顯而易見,烏克蘭和平進程再次到了微妙時刻。那麼,俄烏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實現停火嗎?筆者認為,這場衝突已經走到了取得突破的臨界點,前進還是倒退,取決於當事方,尤其是俄羅斯,能否審時度勢,盡早結束這場天怨人怒的殘酷戰爭。
首先,特朗普政府以「撂挑子」極限施壓俄烏採取更務實立場相向而行能否奏效尚需觀察。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將主要矛頭指向烏克蘭,不斷加大對基輔的施壓力度,甚至還一度中斷了軍援和情報共用,以此重錘猛擊澤連斯基認清現實,設定切實可行的談判目標,以土地換和平。
另一方面,他也威脅俄羅斯若不回到談判桌前來,美國將對俄實施更嚴厲的制裁,並要求莫斯科在安全保障問題上做出讓步,建立由歐洲主導的安全保障機制。然而,普京對美烏提出的停火建議採取拖延戰術,同時,繼續加大軍事行動力度。
白宮易主,一夜之間老虎變成了大貓。在美方過早對俄示好的氛圍下,莫斯科以打促談,爭取在談判中分得更大一塊蛋糕也在情理之中。無論哪個國家處在這樣的位置恐怕都會這麼做。
近日,美國向烏歐各方提出了包括停火在內的「持久和平的框架」。鲁比奧這次發狠話的同時坦承,俄烏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分歧,而且「沒有人說這將在12小時內完成」,但美國希望看到「這些分歧是否能夠縮小,以及是否有可能在我們設想的時間內取得進展」。
但他醜話已經說在了前頭,這不是美國的戰爭,美國在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其他優先事項,不會把精力一直放在俄烏衝突之上。其意自明,如果各方再不努力實現停火,美國就撒手不管了,你們就自求多福吧。
美烏歐巴黎會談結束後,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和平協議已取得進展(意指黑海和能源基礎設施的部分停火),但「仍有許多複雜的討論需要進行」,與華盛頓的接觸非常困難。他還保證說:「俄羅斯決心解決這場衝突,捍衛自身利益,並願意進行對話。我們將繼續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顯然,無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都不願看到美國撒手不管這樣的局面出現,今後一段時間多少都會增加一點解決問題的緊迫感。
第二,歐洲作用再度凸顯對和談進程有何影響值得關注。特朗普上台後,美俄談判將歐洲晾在了一邊,跨大西洋關係急轉直下。烏克蘭問題事關歐洲整體安全,歐洲領導人堅持,歐洲在談判桌上必須有一席之地。這次巴黎會談,「美國、烏克蘭、歐洲首次坐在同張桌前」磋商烏克蘭問題,標誌着被美國邊緣化的歐洲烏克蘭和平進程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數月以來,面對特朗普不斷顯現出來的親俄疏烏脫歐傾向,英法兩國還牽頭成立了「志願者聯盟」,商討對烏軍援、俄烏休戰後向烏克蘭派遣「保障部隊」防止俄羅斯再燃戰火等問題。目前,聯盟有逾30國參加,雖然內部在派兵、「保障部隊」如何組成及其職能等問題上尚未達成共識,但英法等國堅持派兵,並將建設一支強大、裝備精良的烏克蘭軍隊作為確保烏克蘭和歐洲安全的第一要務本身就足以對俄羅斯形成軍事威懾。
特朗普力了特使100天時間實現俄烏休戰目標。如果斡旋努力一帆風順,美方或不會再次重視歐洲在烏克蘭和平進程中的作用,但俄羅斯在談判中的固執態度讓美方意識到孤掌難鳴,歐洲在這場博弈中不可或缺。儘管巴黎會談未見得為美方找到了「真正且可行的方案」,但鲁比奧坦承,「英國、法國和德國可以幫助我們,推動事情進展,讓我們更接近達成解決方案。我發現他們的想法非常有用且富有建設性。」
看來,接下來特朗普政府在施壓基輔妥協的同時,料將對莫斯科採取「胡蘿蔔加大棒」策略。歐洲有「志願者聯盟」,更有繼續使用「掌握的所有手段」施壓俄羅斯履行承諾、停火休戰的政治意願。在莫斯科尋求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歐洲重新入局是一種籌碼,有助於加速和平協定的達成。
第三,烏克蘭難掩厭戰情緒。4月19日,普京在會見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時以人道主義為由下令,在4月20日復活節到來之際,從19日18時至21日0時,俄軍將暫時停火30小時,希望烏克蘭方面能效仿俄方做法。在美國剛有「蒙生去意」的念頭之後,莫斯科此舉也是一種姿態。
烏克蘭更是「無心戀戰」。澤連斯基則在X社交媒體上回應時,一方面抨擊俄羅斯連續39天沒有回應全面無條件停火30天提議,另一方面又建議將停火延長至4月20日復活節之後,以測試俄羅斯的真實意圖。他強調,「30個小時足以成為頭條新聞,但不足以真正建立信任措施。30天則可以給和平一個機會」。
雖然幾小時後雙方就開始互相指責對方沒有完全遵守停火協議,但都承認部分地區的局勢有所緩和。澤連斯基的態度意味着烏克蘭可能會「事實上」而非「法理上」靈活處理部分俄戰領土問題,這對雙方達成協議是有好處的。只是俄烏復活節30小時臨時停火已結束,俄方明確表示,沒有計劃延長停火。
美烏本周將在倫敦舉行新一輪會談,就全面停火協議一錘定音。上周五,美國副總統萬斯在與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會談前表示,「我不會預先判斷,但我們確實感到樂觀,我們有望結束這場戰爭,這場非常殘酷的戰爭。」
看來,球很快將傳到莫斯科腳下。俄羅斯若不接受協定內容,美方退出,歐洲接棒,不一定對己有利。俄烏衝突讓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繼續打下去只能是更多的生靈塗炭。實現停火需要各方作出艱苦的努力和艱難的妥協,但結束戰爭乃人心所向,也是唯一的出路。無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都該休養生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