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商觀察】北京大秀機器人長跑 馬拉松只是第一步

【港商觀察】北京大秀機器人長跑 馬拉松只是第一步

責任編輯:王錦坤 2025-04-19 18:39:4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半個月後,特朗普第一次被中國媒體界集體遺忘,哪怕只是短短幾個小時。這位美國總統,輸給了一群「非人類」。

 用1.2萬名人類跑者作為背景板,4月19日上午舉辦的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的主辦者,顯然知道誰才是真正的主角,也深曉該如何調動外界的嗨點。

 「移動的科技博覽會,行走的技術白皮書」,來自官方的點評相當高調。以至於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派出的那個1.8米大高個兒,最終到手的冠軍獎金只有區區5000元時,似乎也沒引起太多驚訝。

 這是一場秀,所有人都清楚,就像2025年央視春晚那些扭動腰肢的機器人一樣。但最終產生的效果,喝采者有之,戲噱聲也不小,兩極分化。

 不僅跑得快,還得跑得遠,最好一口氣跑完——對於看客們而言,想賺回票價,其實無外乎三點。主辦者為了鄭重其事,甚至處心積慮制定了一干比賽規則,特別是關於鼓勵各參賽隊機器人全程奔跑、不更換電池、不更換選手以及一旦更換必須罰時的聲明,像模像樣中,多少還是透出了現實和擔心。

 第一個衝線的天工Ultra也印證了這點。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固然已快過部分人類業餘跑者,但全程三次更換電池意味着共罰時30分鐘,且半程換「人」也是事實。

 更重要一點,21位參賽選手均採用了「遙控」模式。這與此前業界所暢想的「全程自主運行」有着不小的距離。因為一旦採取所謂的「跟跑」,那麼就會對機器人的識別精度和路徑控制提出更小的容錯度。現在來看,還沒有人願意大膽嘗試。可即便如此,「機器人跑馬拉松、跑斷腿的是工程師」的現象,仍層出不窮。

 半杯水,究竟該看重有水的1/2,還是去關注空蕩蕩的那一半?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毫無疑問,21.0975公里所展示的挑戰,絕非實驗室中反覆調試直至滿意的數據可以比擬。在科技半馬的競抗中,能源、結構、步態、環境感知,全鏈路的考試無所不在。有些成績已相當不錯。比如第一名的提速同比大升百分之百至每小時12公里。記住,33年前,當日本拿出首個人類跑步機器人時,給出的是每小時1.2公里。同時,續航能力提振了15%。而步態協調、關節發熱、風阻感知等方面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僅說一點,55公斤的「天工兄」,每一次落地的壓力達到160公斤,如果不依靠液壓緩衝和仿生軟骨技術,根本挪不了幾步。事實上,所有參賽隊都在輕量化上動足腦筋,從碳纖維骨架到剛柔耦合結構,從陶瓷軸承到諧波減速器,活脫脫一個系統工程。

 然而,當那些機器人奇怪的跑姿和不斷撲街等待電池救援的照片在網絡空間發酵時,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短板同樣暴露無遺。你即便不把它當作9.9萬一台的奢侈品或高級炫耀玩具,曾被廣泛視為未來主力適用領域的工業機器人,就是眼前的他們嗎?

 也難怪,已有人戲言這場充滿喜感的特殊馬拉松賽事是「空頭組織的」。因為——短期證偽。

 也因此,關於什麼才是最合適的機器人形態,什麼才是機器人最合適的工作任務的爭議,再度甚囂塵上。甚至,此前朱嘯虎針對機器人投資的言論,也被部分人士認為「真理並不掌握在多數人手中」。

 更有意味的是,奪冠者背後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股東名單也被有心者曬出。其中最核心兩位,分別是各持28.57%股權的小米公司和優必選。作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後者剛剛發布了2024年財報:全年虧損11.6億元,過去5年累虧50億元,且五年間的淨利潤率分別為:-95%,-113%,-97%,-117%,-86%。去年,該公司消費級機器人收入大增88%至4.77億元,成為第一大營收項目。而這一增長,卻來自電商平台上熱銷的智能貓砂盆和智能冰箱餵食器。

 沒錯,與人形機器人無關。事實上,截至4月18日,09880收於70.45港元/股,較328港元的歷史高點已回落78.6%,較2023年12月末90港元的發行價已下調了27.8%。

 而即便回歸A股,自3月20日後,機器人板塊也開始出現回調。

 一方面,不懼怕公開失敗,不恐懼當眾出醜,中國的機器人公司多少已從埃隆·馬斯克那裏學到了「快速失敗、快速迭代、直至成功」的硅谷精髓,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正是這一切的最佳詮釋。即便那些看空者,其實嘴角上揚之餘內心仍相對寬容。這,已是最大的進步。

 但另一方面,所有人都知道機器人產業是一片萬億級規模的藍海,卻仍無法給出一個更確切的盈利時間點,以及一個更加成熟的商業模型。在邊跑馬邊賽馬中,資本市場逐漸開始選擇冷靜觀察。

 未來中國的機器人會不會再跑馬拉松,沒人敢打包票,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馬拉松」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哪個小孩子不是在磕磕絆絆中長大?!

 對了,其實全球首個涉及機器人的大型體育賽事,發生在1996年8月的日本名古屋,即Robo Cup國際機器人足球世界盃。當時,主辦者聲稱2050年擊敗人類世界盃冠軍。也是在那一年,北京亦莊誕生了中國首個機器人合資公司,中方股東系未來投資宇數科技的北京首鋼;而外方,則是全球四大機器人巨頭之一的安川電機。

 至於中國內地首次正面機器人概念,則源自一部美國電影《未來世界》。據當事者回憶,「把我們的大陸觀眾嚇得不輕」。這已是46年前的故事了,中國當時剛剛改革開放。(北京 子瑜)

責任編輯:王錦坤 【港商觀察】北京大秀機器人長跑 馬拉松只是第一步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