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小燕畫院主辦,小燕巢、國際小燕共同協辦的「向上,向上!」2025小燕畫院優秀教師作品展,於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L204巢美術館正式啟幕。據悉,此次畫展旨在慶祝小燕畫院成立45周年、彰顯其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同時也是對美育工作質量提升的一次有力推動。展覽期間,將全方位展示小燕畫院教師的藝術才華,為更多作品的創新與精進注入新的活力。展覽時間為4月18日至5月18日,面向廣大藝術愛好者開放。
佳作薈萃,共賞藝術盛宴
本次展覽精心挑選了經專家評審團嚴格篩選的45件佳作,涵蓋了造型表現與設計應用兩大領域。造型表現類作品,包括純藝術、油畫、版畫、水彩、粉畫、雕塑及綜合材料等,展現了教師紮實的傳統功底和他們對當代藝術語言的敏銳洞察與不懈探索。設計應用類作品,則跨越插畫、平面設計、建築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及時尚、珠寶、服裝、動畫、數字媒體和影視攝影等多個維度,體現了教師們對實用美學與跨學科創新的深刻理解與獨特見解。
獲獎代表合影留念
隨着開幕式的落幕,「向上,向上!」2025小燕畫院優秀教師作品展正式向公眾敞開懷抱。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這些藝術作品將吸引着來自四面八方的觀眾駐足觀賞、學習交流。
畫展現場
展藝交流,同啟創意新程
藝術教育的多樣性,在於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鼓勵創新思維,並促進自我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既是引領者,也是學習者。小燕畫院通過舉辦年度優秀教師作品展,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促進了教師能力的多元化發展,激發了持續學習與創作的動力。「教師需兼具教育者與藝術家的雙重身份,通過教學與創作的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每位教師都是一條獨特的線,當這些線交織在一起時,便能編織出一張強大的教育資源網,激發學生的無限創造力。」國際小燕院長張晉君如此闡述。他期望,這樣的活動能夠不斷突破藝術邊界,鼓勵師生保持開放心態,勇於嘗試各種工具與技術手段,不受傳統框架或特定材料的束縛。
張晉君
「在評審過程中,我尤為關注作品的造型、外形與內涵。作品需展現出創作者的思想深度、創意火花與表現手法,同時蘊含旺盛的生命力。」小燕畫院創始人吳小燕老師作為本次展覽的評委之一,對現場作品進行了深刻點評。她表示,本次小燕畫院優秀教師作品展,創意頻現,整體水平顯著提升,涵蓋了立體、平面、燈光等多種藝術形式,包括油畫、水彩、平面設計等。部分作品在層次感與色彩運用上尤為出色,令人難以挑剔。
吳小燕
「展覽,既是教研成果的展示窗口,也是自信的體現。我們不僅展示了教學成果,更實現了從教師到參展藝術家的身份轉變。」國際小燕教師羅智軒的藝術裝置《useless work》是本次展覽的獲獎作品之一,他通過兩個盒子製作的裝置,巧妙引導觀眾進行身份轉換,增強沉浸感與情感共鳴。「對我而言,這也是一次教學研究的嘗試,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創作,但強調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應保持其獨特性,而非簡單複製老師的作品。」
畫展現場展出作品
深圳插畫協會副會長、小燕畫院教學總監秋實認為,展覽的最大價值在於向公眾展示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能力與創意才華,同時也是一個寶貴的交流平台,讓不同背景的教師能夠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對於學生而言,展覽不僅是視覺的盛宴,更是獲取靈感、了解各種材料與技術的絕佳機會。此外,它還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深入溝通,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與自身需求。
「這個行業尤其注重與學生共同授課時的情感表達,要求學生情緒飽滿。」國際小燕教師李金濤對此深有體會。他本次展出的作品《原型》通過融合現代與古典元素,利用圖形色彩展示了歷史發展的脈絡,同樣贏得了眾多藝術教育者的讚譽。他表示,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非個人之功,這種認可將激勵老師們繼續前行,並在未來的教學中融入更多創新元素。
藝教傳薪,共守育人本真
成立至今45年的小燕畫院,始終致力於加強與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推動藝術教育的普及與提升,專注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人才,見證了許多藝術新星的璀璨升起,也為世界藝術舞台輸送了不少傑出人才。「藝術教育應注重多樣性與個體差異,摒棄單一模板化的教學模式。教育者應扮演『助推器』的角色,敏銳觀察並發現學生的獨特之處,鼓勵他們探索個人興趣與潛能。」張晉君如此詮釋小燕畫院的初心與願景。他提出,真正的教育應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創意思維與培養創造性技能。
「小燕畫院的目標不僅在於傳授繪畫技巧,更在於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使他們成為具備動手能力、視覺嗅覺感知力、創意思維及審美能力的複合型人才。」談及在小燕畫院的工作經歷,深圳灣小燕畫院院長史晨陽對兒童美育有着深刻的理解與追求。「在日常教學中,我注重傳統技巧的訓練與激發興趣的課程設計。我認為,未來的教育者不僅要解決短期的教學問題,更要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與發展。我們希望通過引入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技術,來優化國內的美育體系,從而提升中國孩子的綜合素養與創造力。」
史晨陽(右)
實際上,藝術教育遠非技藝傳授那麼簡單,它是一個涉及個人成長、文化傳承及社會發展的綜合性過程。從教十七年的小燕畫院·巢院長卓銘達,一直致力於推動傳統美育向更加現代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在採訪中,他對新一代藝術留學生提出了建議:「藝術留學生不僅要掌握國際通用的藝術技能與知識體系,還需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並思考如何將中國元素巧妙融入現代藝術創作之中。只有融入本土文化特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藝術教育的進步與個人潛能的充分發揮。」
卓銘達
近年來,深圳的藝術教育場域空間不斷拓展,為更多學子搭建了實現夢想的舞台。對此,吳小燕表示,美術館不僅是藝術的展示空間,更是心靈的共鳴之所,能夠促進情感的交流與融合。作為一個獨特的場域,它在培養孩子的藝術感知與社會情感交流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鼓勵學生感受社會的細微變化,捕捉美的瞬間,並學會從任何材料中表達思想。因為每個人對世界的感知都是獨一無二的。」
小燕畫院也在逐漸探索藝術教育的新邊界。史晨陽認為,隨着市場的調整和家長認知水平的普遍提高,教育機構的師資力量、教學環境和服務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推動着小燕畫院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並更新着家長的觀念。卓銘達強調,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授藝術課程,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包括指導家長如何正確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避免過度干涉,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間。「基於這些積極變化,我對未來充滿信心。隨着教育環境的不斷改善與社會認知度的提升,深圳將會湧現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圖源 深圳晚報)
頂圖圖說:「向上,向上!」2025小燕畫院優秀教師作品展正式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