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提線木偶戲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一項傳統劇種,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作為「非遺」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泉州市木偶劇團積極行動,將這一古老藝術帶入校園,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泉州市木偶劇團便與僅一牆之隔的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開啟共建合作。劇團派出專業演員進校輔導授課,在學校開設課外興趣小組,拉開了提線木偶藝術進校園的序幕。新世紀以來,隨着素質教育與傳統文化普及政策的推進,通政中心小學的木偶教育不斷升級,從興趣班到木偶小社團,學生們從觀眾變成了參與者,憑藉所學技藝在各級展演中大放異彩。
在長期實踐中,通政中心小學在劇團的協助下探索出「432」非遺活態傳承新模式。協調學校、教師、劇團、學生四方聯動,組織編撰分年級校本教材《泉州木偶》,為傳承提供了系統的知識體系。推動木偶傳承與文化、學科、活動三態融合,無論是校園裡的木偶文化牆,還是學科課堂上的木偶元素,抑或是豐富多彩的木偶展示活動,都讓木偶藝術熱度持續攀升。雙方還探索校本課程考評與多元展示兩大機制,激發師生參與熱情,讓提線木偶在校園裡真正「活」起來。
劇團與泉州刺桐幼兒園的合作同樣成果豐碩。自1990年幼兒園成立起,劇團就為教師開設木偶技能培訓班。每年春秋兩季的木偶節目展演已成為校園盛事,至今已成功舉辦26屆校園木偶藝術節,3000餘名幼兒在劇團的輔導下,親身參與木偶製作與節目編創,木偶藝術教學已成為幼兒園的特色教育品牌。
2016年以來,劇團的腳步遍布泉州各地學校。先後走進豐澤機關幼兒園、鯉城實小等全市60多所學校,開展傳播演出200餘場,讓3萬多名少年兒童近距離感受提線木偶的魅力。此外,劇團還長期與泉州青少年宮、市藝術館開辦寒暑假短期培訓班,為孩子們提供更多接觸木偶藝術的機會。
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洪世鍵表示,通過劇團與學校各方長期不懈的努力,木偶已成為當地許多學生的「好朋友」,也成為學校獨特的教育「法寶」。這些從小接觸木偶戲的孩子,或許未來不會走上專業表演道路,但他們無疑將成為木偶藝術的忠實喜愛者、積極推廣者和熱情傳播者,為泉州提線木偶戲的傳承與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張繁榮 許澤龍 林穎傑)
頂圖:泉州市木偶劇團演員在通政中心小學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