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茶山綠意濃,復墾管護正當時。正值雨水節氣,皖南歙縣數萬畝茶園迎來了春管黃金期。近年來,歙縣積極推行「大託管」工作模式,持續激活茶園經濟,通過規模化流轉、專業化託管、標準化生產的現代農業模式,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銜接。
2025年2月19日,歙縣霞坑鎮裡方村丁香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態茶山上正是一派繁忙景象。茶農們搶抓農時,將成捆的「翠綠1號」優質茶苗移植入新翻的土地中,讓沉寂多年的荒坡再次披上綠裝。
同時,歙茶產業發展中心農藝師莊玲芳深入田間地頭,講技術、說要領,為茶農科學管護茶園「把脈支招」。
「茶苗栽植需要關注的是墒情,土壤的濕潤度達標了,茶苗栽下去之後就容易成活。茶苗的高度一般在20至30cm,栽種前要進行輕度修剪,把茶苗頂端的苗剪掉。」莊玲芳解釋道。
面對勞動力外流導致的茶園撂荒難題,霞坑鎮創新構建「茶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茶企」三級聯動機制。在丁香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示範帶動下,不僅荒山「搖身一變」成為生機盎然的茶園,也帶動了周邊150餘名村民就業。
丁香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承根表示:「我們公司2024年託管了230餘畝茶園地,並組建了一支30人的服務隊,2024年下半年就開始開荒整地,這段時間趁着雨水充足,調用了本地10萬餘株優良品種進行栽植。」
丁香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吳萬春說:「為了保證土壤肥力,年前我們就已經施入了腐熟有機肥,有助於茶苗生長。」
在丁香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務工的茶農胡培林笑着告訴記者:「這片茶園快20年沒人管理,荒廢的話有點可惜。現在他們公司帶着我們復墾,可以在『家門口』工作,還可以賺錢,日子是越過越好。」
目前,歙縣「大託管」茶園面積近8000畝,較2024年增加2400畝。莊玲芳表示,將按照「三化」標準進行基地建設,加強種植、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控等技術指導,持續推行「大流轉、大託管」工作,圍繞「茶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茶企」的模式,把茶園集中統一起來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努力讓荒山逐漸變為金山銀山,茶葉變為金葉,實現茶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茶企的「三贏」。(記者 吳敏 通訊員 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