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南省政協委員、荃灣區議員 張文嘉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於2月7日至10日展開為期四天的密集調研行程,先後走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及鹽田港。此次調研行程緊湊且內容廣泛,涵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香港未來發展的多個關鍵領域,充分展現了中央對大灣區發展的支持,並且高度重視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角色。
香港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之一,必須要繼續發揮好比較優勢,更好發揮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的作用。商界在投身大灣區建設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在區域協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成熟的金融服務體系、穩健的法治環境,以及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服務和人才儲備,這些優勢使其成為大灣區資金流、信息流以及人才流的重要樞紐。商界可以通過多方面參與大灣區建設。首先是深度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利用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促進內地企業「走出去」以及國際企業「引進來」,在跨境投資、貿易及資本市場方面提供支持。同時,香港的金融機構可以積極參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為大灣區提供更多創新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尤其是綠色金融、跨境金融科技等領域,滿足區內企業的多元化需求。
優勢互補 加強聯繫
香港還是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內地城市如深圳、東莞等在科技創新方面實力雄厚,擁有眾多高科技企業和完善的產業鏈,而香港在基礎研究、國際科研合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具備優勢。香港可以加強與內地科技企業的聯繫,投資高科技領域,建立創新聯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同時,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可與內地企業攜手,促進技術合作與人才交流,將香港的創科能力融入大灣區產業升級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區域的全球競爭力。
此外,香港應更積極探索與內地城市的產業對接機會,實現優勢互補。香港的商家可以結合自身的品牌管理、營銷能力,與內地製造業企業聯手,打造「香港設計+內地製造」的合作模式,進一步提升產品價值,拓展國際市場。與此同時,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和國際物流網絡則可以為大灣區的貨物流通提供便利,促進跨境貿易的增長,強強聯手。
總而言之,香港各界應更快速地行動起來,以創新為驅動,充分發揮自身的國際化優勢與專業能力,積極融入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並通過與內地城市的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及國家整體發展作出貢獻。
頂圖:夏寶龍走訪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港澳辦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