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聯委員、灣仔區議員 穆家駿
香港民主黨主席羅健熙19日宣布將召開中委會討論「未來路向」,並在媒體採訪中刻意營造「解散黨團」的懸念,更藉機炒作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會面風波」。這不僅暴露該黨一貫的政治投機本質,更顯現其企圖通過打悲情牌與政治表演來掩蓋自身衰落。從歷史軌跡與現實行動觀察,民主黨的所謂「政治訴求」早已淪為對抗中央、撕裂社會的負面資產,其存在與否早已不具備任何建設性意義。
政治懸念操弄:從「解散疑雲」到借題發揮
民主黨此次操作手法可謂「老調重彈」。先是以內部討論「未來路向」為名製造解散傳聞,再通過媒體放風稱「司長臨時取消會面」,試圖營造「遭政府打壓」的悲情氛圍。這種將黨務危機與公共政策強行捆綁的行徑,實質是試圖以「受害者」姿態博取輿論同情,進而為其對財政預算案的荒謬建言鋪路。例如該黨近期提出的「遷移政府總部至北部都會區」主張,完全無視香港行政核心區的歷史定位與現實功能,純屬為刷存在感而炮製的政治噱頭。此類脫離實際、譁眾取寵的「建議」,恰恰暴露其缺乏理性施政能力的短板。
回顧過往,民主黨早有利用類似手段操弄輿論的前科。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該黨成員便頻繁以「集體辭職」等戲碼製造焦點,實際卻在幕後煽動暴力抗爭;2021年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該黨又多次炒作「參選資格被剝奪」等議題,企圖將自身政治失敗包裝成「民主受挫」。這種將黨派利益凌駕於社會穩定之上的投機心態,已成為其政治基因的一部分。
民主黨若最終走向解散,完全是其多年來倒行逆施的必然結果。該黨自成立以來,長期扮演反中亂港「急先鋒」角色:在立法會濫用議事規則阻撓民生法案通過、在社區煽動對抗情緒、在重大議題上無底線迎合外部勢力主張。從2014年非法「佔中」到2019年「修例風波」,民主黨要員始終與激進勢力暗通款曲,其「溫和反對派」面具早已被暴力衝擊立法會、癱瘓政府運作等行徑徹底撕碎。
更值得警惕的是,該黨慣以「理性建言」包裝政治圖謀。如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其表面上聲稱「支持法治」,實則通過所謂「法律意見」曲解立法原意;在特區完善選舉制度過程中,假借「民意代表」身份散播「香港民主倒退」謬論。這種「軟對抗」策略的危害性,相比街頭暴力有過之而無不及。本港正處在「固治促興」的重要階段,對於這些別有用心的團夥必須加以警惕,謹防有人再巧立名目行禍港之實。(頂圖圖源 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