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吳桐山
新一年的科技舞台,中國AI DeepSeek的橫空出世是一大亮點,但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業在智能駕駛領域的迅速普及同樣令人矚目。過去,智能駕駛技術往往被視為高端車型的專屬配置,然而,隨着中國強大生產能力的釋放,今年勢必將見證智能駕駛技術的全面普及,標誌着中國車企以「技術平權」重塑市場規則。尤其是DeepSeek等先進技術的迅速應用,更將為這一進程按下加速鍵。在此背景下,中國汽車將帶領全球邁向一個全新的時代。
近日,比亞迪在深圳總部舉行的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上,宣布了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的正式發布。這一系統將首批搭載在21款車型上,其中10萬元人民幣級別以上的車型全系標配,而10萬元級別以下的車型也多數將搭載此系統。王傳福更是表示,今年將成為全民智能駕駛的元年,並建議今年買車的朋友首先要看有沒有智駕功能,因為未來2至3年,高階智駕將成為像安全帶、安全氣囊一樣必不可少的配置。
優化利潤結構完善產業鏈
這一舉措向市場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智能駕駛不再是高端車型的專利,而是將普及到大眾市場。目前市場上搭載智駕功能的車型,動輒就是20萬元以上,這導致去年中國售出的車輛中只有不到10%具備高階智駕功能。而中國70%的汽車消費者均購買20萬元以下的汽車,絕大部分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智駕。
比亞迪這一戰略的背後,是中國汽車工業在智能駕駛領域的迅速崛起。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公布的數據,2024年全球汽車銷量達到9060萬輛,新能源汽車達到1603萬輛,新能源車份額達到19.7%。其中,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增速強於世界平均增長速度,去年全年繼續保持70.4%的份額,第四季度單季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在世界份額更是達到75%。這一數據充分顯示了中國汽車工業在新能源和智能駕駛領域的強勁勢頭。
中國汽車的海外擴張近年來勢如破竹,2024年出口量已達670萬輛,穩居全球第一。然而,隨着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中國汽車企業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根據同樣來自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2024年全年汽車行業收入達10.65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4%,但利潤卻下降了8%,至4623億元。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4.3%,相對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6%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這一數據無疑給中國汽車企業敲響了警鐘:在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的同時,必須注重利潤和成本控制,避免賠本賺吆喝。
中國汽車產業的爆發,無疑是國力躍升的縮影,但「大而不強」的隱憂始終存在。2024年,儘管新能源車滲透率衝至60%,行業利潤卻因價格戰下滑8%,顯示「以價換量」的代價高昂。若要實現「從卷到贏」的質變,企業必須在技術自主性、利潤結構優化和共建產業鏈三個層面取得突破,那麼汽車工業的「中國時代」將不再遙遠。
頂圖:1月10日,2025布魯塞爾車展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會展中心開幕,比亞迪參展。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