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幼珉
近年來,中國大幅增加研發投入,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依託改革開放積累的產能和人力資源,科研成果及科創產品頻現,呈現井噴趨勢。DeepSeek的推出,成為這一時代亮點。
中國科研急速發展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和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同比增長38.7%、22.2%、15.7%和14.2%,引領國內工業及國際同業發展。同時,中國基礎研究取得突破,去年在Nature發表239篇論文,較前年大幅增加。
近期,筆者在手機和電腦上安裝了DeepSeek-V3及R1,或許反裝更合適。用手機問DeepSeek兩個不熟悉的英文經濟術語關係,獲得定義和關係。再問相關模型,得到滿意回答。接着在電腦上要影響力論文名單,也如願。進一步要近五年影響力論文及主要內容,均獲答覆。估計與DeepSeek對答幾分鐘就可代替200小時以上的搜索和閱讀。而DeepSeek的最大亮點則是由中國團隊以美國開發OpenAI所需費用的三十分之一,性能卻能達到甚至超越OpenAI產品的性能。
「堆算力」是通過增加計算資源提升系統計算能力的方法,被美西方業界視為提升模型訓練和推理速度的關鍵。算法描述解題策略,即在有限時間內按規範輸入獲得輸出。算法邏輯包括推理、決策、規則和步驟,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和效率關鍵。DeepSeek團隊設計了更優算法邏輯,提升了效率並降低了開支。
美國經濟規模被高估
每當中國取得某項科技突破或成就的時候,一些美國政客總會說中國盜竊了美國技術。中國企業在海外有突出表現,則說是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需要強行收購。強詞奪理和巧取豪奪折射那些美國政客猶如缺乏自信心的強盜,而馬斯克不久前稱沒有參與競購TikTok,也沒有任何計劃擁有TikTok,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企業挑戰DeepSeek,態度比美國的反華政客客觀一些。
可以預期,OpenAI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新的、甚至優於DeepSeek-R1的版本,然後DeepSeek再出現更先進的版本。在當前的科技創新領域,中美乃至全球都在你追我趕,中美兩國科技競爭應是良性的,霸道既無必要,也無濟於事,甚至會適得其反。
OpenAI研發AI生成工具後炫耀巨額投資和強大算力,可能意在展示其資源優勢,震懾競爭對手,提高非開源工具價值和未來融資潛力。DeepSeek的出現則打亂了某些人通過單一AI模型成為全球首富的計劃。
DeepSeek屬於開源模型。在技術層面,開源模型有其優缺點,可以肯定的是DeepSeek的開源模型有利日後改良和創新。許多內地企業,無論內行或外行,積極投資和開發人工智能模型,這將推動AI在中國經濟中的廣泛應用,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服務,助力形成新的AI國際標準。
DeepSeek的推出揭示了美國創新和資產價值常被高估的問題。當前各國GDP計算基於需求和收入,商品服務價格影響GDP規模。按現行匯率,美國人均GDP約為中國的6.7倍,但比較GPT1與DeepSeek-R1開發成本,顯示美國GDP水分大。無論按匯率或購買力計算,美中人均GDP差距應更小。部分美政客意識到問題,卻未採取措施壓縮經濟泡沫,擔心經濟數據難看。
頂圖:2月17日,用戶在DeepSeek手機客戶端上提問。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