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規模擴容呈現加速態勢:2024年9月26日,我國ETF規模首次成功突破3萬億元。如今,僅過了半年,ETF規模又突破了4萬億元。業內認為,在國家隊資金進入A股以及投資者尋找高性價比資產的背景下,國內ETF業務有望迎來快速發展的契機。
近來ETF規模迅速擴容,從擴容節奏看:第一隻ETF在2004年12月誕生,突破首個「萬億」發生在2020年10月;2023年12月突破第二個「萬億」,用時3年;2024年9月突破第三個「萬億」,用時近10個月;如今,突破第四個「萬億」用時不過半年。同花順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市場ETF共有1146隻,合計資產管理規模為40643.8億元,較去年末增長了9.06%。
其中,股票型ETF有990隻,合計規模為31357.32億元,佔比高達84%,較去年末增長了4.84%;83隻QDII規模超過3500億元,佔比近9%;債券型ETF29隻,合計規模為2391.36億元,佔比近6%,較去年末增長37%;17隻商品型ETF與27隻貨幣型TF規模分別不足1700億元與18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型ETF規模較去年末顯著增長,主要是黃金ETF規模大漲:與去年末不足760億元的規模相比,商品型ETF規模最新規模增長了116.58%。
政策面上,去年4月印發的新「國九條」提出,「建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從頂層設計層面明確了ETF的發展方向,優化了ETF註冊發行安排,建立股票ETF快速註冊機制等。今年1月,證監會印發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推動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規模和比例明顯提升。
對此,中信證券金融產業首席分析師田良表示,近年國內ETF市場持續受益於政策紅利,寬基ETF規模高速擴容。我國ETF產業業態趨於多元,在激烈競爭中探索差異化突破方向。聚焦2025年,在國家隊資金進入A股以及投資者尋找高性價比資產的過程中,國內ETF業務有望迎來快速發展的契機。
招商證券分析師徐燕紅認為,近年我國被動投資發展迅速,特別是去年9月以來,市場反彈疊加政策扶持,被動產品中的ETF規模走高,新發市場活躍,且品類逐漸多元化,自由現金流等特色產品迅速擴容。(深圳商報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