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廣州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從高技能人才加強培養、規範評價、完善使用、促進激勵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創新舉措,緊緊圍繞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6個未來產業和8個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力爭到2027年底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460萬人以上,高技能人才不少於185萬人,高技能人才佔技能人才總量的40%。
據了解,《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針對廣州市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的痛點難點靶向精準施策,積極聯動全市各有關職能部門確定清晰目標、完善政策體系、提出四大創新舉措。
一是構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育格局。明確了以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為牽引,企業培養、院校培育、平台協同、產教評生態區建設的高技能人才多元化培養格局。首次將「羊城工匠」納入「廣聚英才」高層次人才工程予以支持;支持公辦職業院校開展有償性社會培訓,所得收入用於改善辦學條件;構建覆蓋全市的「羊城技能加油站」,打造15分鐘技能培訓服務圈;在全國率先開展產教評技能生態區「樣板工程」建設,構建「1+4+N」產教評技能生態矩陣,創新建設智能製造生態區、民營經濟生態區、院校聚集生態區、鏈主聚集生態區,建設高水平技能生態城市。
二是深化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全面推行「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圍繞汽車製造、軌道交通等重點產業,支持具備專業技術人員自主評審權、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資質的大型企業開展互通評價工作,拓寬兩類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支持龍頭企業認證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互認互通「一式兩證」覆蓋範圍;進一步強化推進粵港澳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站建設,聯合香港職業訓練局、香港機電工程署開展「一試多證」評價模式創新,實現粵港澳大灣區技能人才評價技術及規範對接。
三是完善技能導向的使用機制。強化技能價值導向,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崗位價值、技術創新、技能水平和績效等級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支持有條件的理工類院校與技工院校聯合開展「技師+工程師」人才培養,在科研和技術攻關中發揮高技能人才創新能力;鼓勵企業為高技能人才建立企業年金、人才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制度;企業可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實行特崗特酬;完善高技能人才交流使用機制。
四是營造高技能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健全人才服務體系,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可納入廣州市人才綠卡申領範圍。探索為技能人才提供社會保險補貼和生活補貼;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力度,支持和鼓勵高技能人才積極申報國家及省市科學技術獎,提高各級各類表彰、榮譽評選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支持面向符合條件的技能人才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頂圖圖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