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1日,廣州市南沙區依託「百萬英才匯南粵」北京站活動勢能,創新推出18條「人才專列」挺進京津高校集群。繼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首站告捷後,天津大學專場再掀高潮:15名應屆生與南沙重點企業達成「現場簽約+定向培養」協議,智造創新平台同步與天大共建智能船舶聯合實驗室,標誌着「政企校」協同引才模式在京津冀深化落地。
精準攬才結碩果 現場簽約15人!
4月20日,南沙區人社局、南沙開發區人才發展局攜廣船國際、中鐵隧道局、南方海洋實驗室、廣汽豐田等重點企業亮相天津大學。本次活動線上線下共組織企業110家提供約2580個崗位,收取簡歷超2400份。其中,到場18家企業,提供崗位1097個,到場求職的學生超過1378人,線下收到簡歷532份,碩博率超60%。初步達成就業意向81人,廣東奧飛數據、黃埔文沖、中建六局等公司當場簽約15人,實現「雙向奔赴」。除了天津大學學生參加外,吸引了南開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等多所院校學生參加。為廣大學子鋪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黃金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站招聘活動當日,中鐵隧道局現場與5位學子簽約,院校涵蓋中國農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等多所名校,招聘負責人表示,「洽談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除了被職位的發展潛力吸引外,還對南沙區強大的發展平台、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有着濃厚興趣,通過我們詳細了解南沙一攬子人才政策後,都表現出了強烈的到南沙工作生活的意願。」
有一位學子直言:「南沙既有『芯晨大海』的征途,也有一張安放理想的床。」
天津大學驚現「南沙號」!南沙贈送船模和「就業船票」
相距1800公里,跨越小半個中國。「年輕的城」走進這所歷史悠遠的學府,南沙懷揣着滿滿的誠意。
招聘活動聚焦天津大學船舶海洋工程、建築工程等優勢學科,精準對接南沙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從「象牙塔」到「企業」,南沙為學子們搭建了一架無縫對接的生態橋梁,「雙向奔赴」在此具像化。面對南沙「送崗到校」的誠意,天津大學的學子回以同等的熱情,求實會堂內人頭攢動,學子們排起長隊,手持簡歷翹首以待,「同學們太熱情了,現場投遞簡歷、現場面試、現場簽約,這就是我們的『南沙速度』!」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感嘆道。
宣講會上,南沙區人社局、開發區人才局負責人分別介紹南沙區就業創業環境、南沙區發展定位,並向天津大學學子拋出「灣區大禮包」,新引進落戶的本科、碩士、博士分別可連續30個月享受每月1000元至4000元補助;跨省面試直補800元,港澳學子同享300元交通補貼;對來南沙遊學、求職的大學生給予最長15晚免費住宿和最高800元跨區域交通補貼;全周期、階梯式的住房保障體系等,一連串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優厚政策組合拳點燃全場氛圍。
南沙贈送船模和「就業船票」
現場不僅可以領取500元消費券,更有現場互動福利層層加碼。宣講會伊始派發的政策福袋中,雨傘與灣區人才政策指南相映成趣;每個宣介環節後的知識競答中,筆記本、保溫杯、移動硬盤等實用禮品引發學子爭相搶答;壓軸的"幸運錦鯉"環節抽取6名學子,送出廣汽豐田合金車模。正如手握車模的機械工程專業張同學所言:「從船票到車模,南沙用最浪漫的方式告訴我們——乘上南沙號,未來加速抵達!」
校地攜手共築灣區人才高地 簽署框架合作協議
當日,南沙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家炳與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斌就校地合作座談。雙方圍繞產學研深度融合、卓越工程師聯合培養、海洋科技協同創新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李斌表示,天津大學將充分發揮化學工程、智能製造、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專業優勢,結合南沙產業發展需要向南沙大力輸送人才,助力南沙打造大灣區人才高地。張家炳回應表示,南沙將以最大誠意、最優政策,為廣大學子提供成就夢想的灣區舞台。
南沙區人社局與天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正式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人才生態圈。此次合作依託天津大學在海洋科學與技術、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學科優勢,與南沙區「7+2+3」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對接,共同構建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為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據悉,未來,兩地將圍繞「實習雙導師制」「求職保障計劃」「成長激勵政策」等內容深化合作,共建產學研融合長效機制。(記者 賴小青 通訊員、圖片 穗南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