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十年上升,2024年位列第十一位,成為唯一進入前30的中等收入經濟體。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能、機械人、新能源汽車、晶片製造等領域呈現出井噴式發展態勢,各個領域的創新成果猶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輝,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加速爆發態勢。這些創新成果的湧現,不僅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深刻變革,而且,也為中國在科技、產業、產品、市場、管理等各個領域的全方位創新產生了巨大的催化劑作用。
首先,中國創新對中國經濟的引擎作用越來越大,成為中國高品質發展的巨大動力。2024年,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成為10年間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新質生產力以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光子晶片等前沿技術為牽引,深度融入經濟體系。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遠超傳統產業增速,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這種「科技—產業—經濟」的螺旋式上升,正重塑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通過科技創新,中國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推動了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創新提高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有效地促進了就業增長,特別是在互聯網、大數据、人工智能等領域,湧現出了一大批新興職業,吸引了大量高素質人才的就業。如今的中國,創新創業蔚然成風,為中國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的動力。
中國創新已突破單一領域局限
目前,中國創新所表現出來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遍地開花,層出不窮,中國創新已突破單一領域局限,呈現「全域爆發」態勢。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335.1萬件,佔全球總量的25%,創新主體從「政府主導」向「多元協同」轉型。在農業領域,農業科技不斷創新,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廣泛應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品質。智慧農業、精準農業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推動了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新模式的興起,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徑。在製造業領域,創新推動了製造業的智慧化、綠色化發展。企業通過應用物聯網、大數据、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智慧化管理,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綠色製造技術的推廣應用,減少了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促進了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服務業領域,創新為服務業的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互聯網、大數据等技術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催生了許多新興服務業態。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創新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繁榮。文化創意與科技融合,產生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如數字文化、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等。這些文化產品和服務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成為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
令人驚喜的是,中國創新正在助推中國製造、中國服務、中國標準、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2024年,中國技術出口合同金額同比增長43%,其中數字服務、高端裝備佔比超60%。這種從「產品出海」到「標準輸出」的躍遷,標誌着中國正從全球產業鏈末端走向創新鏈前端,如今,中國創新正重塑全球產業格局。高鐵技術方面,CR450動車組以450公里時速刷新世界紀錄,中國高鐵標準被30多個國家採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刀片電池技術成為行業標桿,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出口量佔全球市場的40%。人工智能領域,DeepSeek開源大模型以低成本高性能優勢,推動普惠AI發展,服務全球超百萬開發者。在國際標準制定上,中國主導的量子計算、5G通信等領域標準數量佔比提升至25%,電動汽車百人會發布的超快充標準成為國際參照。品牌影響力方面,華為、大疆等企業在全球市場佔有率居首,TikTok的AI推薦演算法重塑了全球內容消費習慣。這些成果標誌着中國從「製造大國」向「創新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創新已成驅動中國發展核心引擎
中國創新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地影響着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展現出如此強大的全球影響力。中國創新進入快車道,是戰略抉擇、制度優勢與人民智慧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國內市場到全球舞台,創新已成為驅動中國發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