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居八百里巢湖之濱,因風景秀麗的包河而得名、因歷史名人包公而聞名。2024年全區接待遊客突破1900萬人次,接待研學團隊達45萬人次,旅遊業綜合收入增長超15%,入選2024年全國市轄區旅遊綜合實力百強區、居全省城區之首。
4月8日,2025「春學江淮 研讀安徽」啟動儀式暨全省研學旅遊基地品質提升試點工作交流活動在黃山市徽州區呈坎大靈山研學旅遊基地舉行。此間,包河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素娟表示,通過對研學基地品質提升工作的實踐探索,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初步成效。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品質至上的原則,不斷優化硬件設施、豐富課程體系、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和強化安全管理,努力將包河區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科創科普研學旅行目的地,為推動安徽省研學旅遊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根據省文旅廳《關於組織開展研學旅遊基地品質提升試點工作的通知》,包河區立足自身資源,通過優化資源供給、提升研學產品質量、規範行業管理、創新教育融合模式,培育一批管理規範、特色鮮明的研學旅遊示範基地,着力打響「科游包河 生態研學」品牌,推動全區研學旅遊高質量發展。王素娟介紹,提高認識站位,推動全域研學品質提升。包河區以包公園、迅達文化藝術研學基地2家研學旅遊基地品質提升試點為帶動,推動轄區7家省級研學旅遊示範基地全面對標提升,形成「跟着科技去研學」「跟着生態去研學」「跟着非遺去研學」「跟着書香去研學」「跟着藝術去研學」「跟着歷史去研學」六條研學主題線路,全力推進打造全域研學旅遊示範區。
堅持育人為本,打造精品課程體系。包河區文旅、教育部門共同建立研學課程設計規範和評估機制,與轄區高校、中小學校、研學機構、文化場館等合作,深挖包河地域文化內核,開發分學段、跨學科的研學課程,避免「走馬觀花」「只游不學」。鼓勵和支持各研學旅遊基地引入VR、AR、XR等新技術,讓歷史「活起來」、讓知識「動起來」,增強互動性、實踐性和啟發性。將包公園、駱崗公園、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迅達文化藝術研學基地等資源轉化為沉浸式研學場景,設計「半日游」「一日遊」「周末遊學課」「主題夏令營」等多元化研學產品。如包公園利用數字人、AI互動、全息投影等技術,提升改造原蠟像館為包公奏議館,豐富研學活動內容;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引入世界技能大賽園藝項目《徽州微景觀造園》研學課程,可同時容納500-600人進行課程體驗;迅達文化藝術研學基地結合造紙、活字印刷、手工陶藝等非遺和傳統工藝,舉辦研學主題夏令營等。
突出科創科普,擦亮特色研學品牌。包河區充分利用豐富的科創資源,積極打造「文旅+科創」研學發展模式,盡顯「科里科氣」城市特質,走實「科創路」,打好「文化牌」。解鎖「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紫雲山(包河)創意文化產業園」等新標籤,依託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創新館、安徽省科技館等優質資源,打造科創科普游精品線路,研發科創科普研學游產品,打響「科游包河」品牌。安徽省科技館、安徽創新館等開展「科學探索營」「科普實驗秀」等品牌活動;駱崗公園結合激光顯示、無人飛行器等元素,設置研學旅遊線路等。
強化協同聯動,凝聚融合發展合力。包河區建立文旅、教體、交警、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動機制,打通痛點堵點,破除政策壁壘,聯合培育專業化研學導師和基地運營管理人才,實現研學旅遊工作「一盤棋」推進,提升研學旅遊基地服務質量。召開2025年全區研學旅行工作會議,為學校、旅行社、研學基地搭建交流平台。鼓勵校企合作、校館共建,支持旅行社為學校定製個性化研學旅遊服務,鼓勵安徽名人館、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省科技館等研學基地與學校共建,開展「小小講解員」「志願服務進校園」「蒲公英科學營」等活動。充分利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形式,打造沉浸式研學體驗宣傳,鼓勵學校和研學基地創作優質圖文、視頻內容,展現研學亮點與成果,探索建立家長、學生社群,定期分享研學動態與教育資源,打通C端市場。
築牢安全底線,構建全鏈條保障。包河區建立文旅、教體、科技、科協、市場監管等多部門的協調工作機制,文旅部門負責監管旅行社研學業務,教育部門監管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市場監管部門規範廣告與合同,形成部門聯合、分工明確、責任共擔的治理體系。規範中小學校研學旅行活動流程,嚴格落實研學機構資質審核,規範旅行社經營研學旅遊的管理和服務,建立交通、食品、應急等標準化管理流程,堅決杜絕安全隱患。(記者 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