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計出新角度】衛星與海洋保護

【計出新角度】衛星與海洋保護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5-04-08 20:44:05 來源:香港商報網

 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析教授  梁港生

 當人類首次從太空回望地球時,那顆懸浮在黑暗中的藍色水球帶給文明前所未有的震撼。

 半世紀後的今天,無數人造衛星正以每90分鐘繞行地球一圈的頻率,將這片佔地表71%的海洋置於全天候監控之下。從追蹤非法漁船到預測珊瑚白化,從監測微塑膠擴散到計算藍碳儲量,這些距離地表500公里以上的「天空之眼」,正在改寫海洋保育的遊戲規則。

 現代海洋監測衛星的核心技術突破,正為科學家提供前所未有的「透視深藍」能力。光學遙感設備捕捉可見光與近紅外波段,如同為海洋拍攝高清CT掃描;合成孔徑雷達(SAR)穿透雲層觀測海面微形變,精準度達厘米級;而高光譜成像儀通過400個連續窄波段識別水體成分,被譽為「光譜手術刀」。歐洲太空總署的Sentinel-3衛星每天產生1.5TB數據,從葉綠素濃度變化推估漁業資源量;NASA的ICESat-2以每秒萬次激光脈衝測量海平面高度至4毫米精度,成為監測暖化導致海水膨脹的關鍵工具。這些技術突破使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實時數據覆蓋率在十年間激增47倍,科學家首次能建立海洋三維動態模型。

 衛星技術同時驅動着藍色經濟的數據革命。例如挪威採用衛星遙感評估鱈魚資源量後,成本效益大大提高。然而,衛星海洋監測仍面臨重重障礙。數據洪流中的信號提取如同「在撒哈拉沙漠尋找特定沙粒」,單顆哨兵衛星每日傳回數據需3.4萬台家用電腦處理。

 展望未來,立方衛星技術正使海洋監測走向「民主化」。當珊瑚礁健康狀況像股市指數般每日更新,當微塑膠擴散路徑可被精準預測,人類終於獲得與海洋對話的技術語言。

責任編輯:朱劍明 【計出新角度】衛星與海洋保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