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皖休寧縣:村美人和產業興 幸福五城入畫來

皖休寧縣:村美人和產業興 幸福五城入畫來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5-04-02 15:31:33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三月的率水河畔,油菜花盛開,景色清新宜人。從安徽黃山市中心城區沿着237國道往南駛向休寧五城鎮龍灣村的龍灣大橋,在橋頭轉向一個不起眼的路口,沿着率水河逆流而上,便來到了五城鎮月潭村。

    月潭村是以朱姓聚族而居的村落,有900多年歷史,因率水河在村中的一段深潭形圓如月而得名。村中老宅頗多,高牆林立,房屋擁擠,雖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但是村莊肌理尚在,村內秩序井然,街頭巷尾乾淨整潔。踏上青石板,走進文化氣息濃郁的古巷,月潭名人、月潭鄉諺、月潭往事、古詩民謠等一處處創意牆繪隨處可見,為這個古老的村莊多了一些生機活力。徒步穿梭於老街巷,沒有了亂堆亂放、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取而代之的是清新雅致的居住環境。

微信圖片_20250402122221_副本.jpg

    宜居的村莊環境得益於近些年村里一系列的環境整治,環境整治並不是一帆風順。「這裏本來是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首席教授朱力行先生家的老宅,但遷居外地多年,老宅年久失修,成為危房,十分危險。」月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汪德軍介紹着村中力行亭的建設歷程,村里想拆除危房,打通村內街巷通向村外道路的通道,方便五城小學月潭教學點孩子與家長出行,新建一座木質結構徽派仿古亭,為村民們納涼避雨提供了好去處。但是周邊除了朱力行教授家的老宅,還有其他村民的一些無功能建築。

    「這家同意了,那家又有新的想法。」汪德軍說為了讓大家達成一致,他與鎮村幹部們日夜奔波,風裡來,雨里去,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終於讓亭子建起來了,巷子也打通了,徵得了大家同意,亭子特意命名為「力行亭」,也讓村民們路過這裏就能想起這段讓地建亭的佳話。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買車的村民逐漸增多,停車難成為這些年村民們的煩心事。村里提出要建停車位,村民們都主動讓出路肩的自留地改成停車位,村裡的停車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汪德軍說,村民們從整治初期的牢騷滿腹,到主動奉獻愛心、捐款捐物捐地,自覺投身家鄉建設的熱情不斷在增強。

    如今,原本雜草叢生、垃圾堆積的河畔,建起了一條長達千餘米,寬約1米的濱河綠道;村中的一塘臭水,也變得碧波蕩漾,遍布全村污水處理系統,污水管道通向家家戶戶,實現污水統一處理,不再隨意流進率水河;荒廢的教師宿舍樓裝修一新,變成了老人們閒暇午後打牌、下棋的幸福院,每天都是歡聲笑語。

    精細治理,讓村莊更和美、更宜居。產業振興,讓發展路更寬、走更遠。

    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1點,黃山市正禾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俞國盛準時來到公司直播間,向廣大網友們推介臭鱖魚、五城米酒、燒餅、臘肉等農特產品。

微信圖片_20250402122225_副本.jpg

    俞國盛的公司主要是臭鱖魚生產加工及銷售的電商企業,他本人也是一名臭鱖魚醃製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原先主要在外地從事臭鱖魚的線上銷售,還創立了屬於自己的臭鱖魚品牌,通過拍攝醃製臭鱖魚的短視頻,獲得了自媒體平台網友的廣泛認可,真材實料換來了消費者的真實口碑。在直播電商平台上,俞國盛的臭鱖魚商品評分為滿分100分,綜合評分達到96分,消費者的復購率達到了50%。

    隨着銷售量的不斷增大,他萌生了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且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臭鱖魚生產基地的想法,第一時間他便想到回自己的老家五城鎮尋找場地。通過與當地政府的對接溝通、交流想法,俞國盛在五城鎮古林村工業園購買了一處占地1600多平米的辦公樓和生產廠房,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拓寬了成長空間。

    2024年3月,俞國盛正式將公司搬至古林村工業園的新場地,他也想着助力老家的農產品銷售,電商平台上銷售的產品也擴大到徽州刀板香、臘腸、米酒、茶干、筍乾、竹蓀、蕨菜等野山珍。規模的擴大、投入的增加,讓俞國盛的公司出現了資金周轉的困難,駐企專員、五城鎮副鎮長朱慧玲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馬與金融機構聯繫,申請貸款項目,幫助企業提交申報資料,短時間內就獲得了220萬元的助農貸款,為企業的發展騰出了金融空間。「現在公司已經步入發展快車道,今年預計能夠生產臭鱖魚50-60萬斤,力爭全年電商銷售達到3000萬元以上。」對於今後的發展,俞國盛充滿信心。

    近年來,五城鎮積極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從村莊宜居到業興村強,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推動糧食生產和耕地恢復,2024年完成820畝再生稻種植,精耕細作500畝水稻,完成2036畝油菜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核心區示範片。注重五城茶干、五城米酒製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與利用,培育茶干、米酒龍頭企業2家,發起成立了五城茶乾產業協會,帶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目前,五城茶干和五城米酒兩大特色產業年產值分別突破3億元、4000萬元,通過實施星洲村鱖魚數字化循環水養殖等一批產業發展項目,持續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產業興、人才聚。五城鎮還大力推行「人才+基地+項目+產業」合作發展模式,組建鱖魚養殖專業技術指導專家團隊,形成實踐經驗足、技術力量強的「首席專家+推廣專家+技術指導員」推廣模式,將養殖技術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實現技術服務進村入戶到塘,依託全鎮15個遠程教育站點,通過「人才點菜+組織配菜」模式,定期開展逐村逐企送課式培訓,深入一線進行教學實踐和指導示範,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

    傳統村落美麗「蝶變」、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村民生活幸福美滿……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五城鎮徐徐展開。(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谷慶江 程雅晨)

責任編輯:林梓琦 皖休寧縣:村美人和產業興 幸福五城入畫來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