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來自多個地產市場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深圳房地產市場從2024年9月新政出台後,銷量逐漸攀升,其中樂有家的數據顯示,3月深圳一二手住宅網簽過萬套,環比增長53.6%,同比增長66.2%,其中一手網簽4161套,二手網簽6078套,且價格連續6個月保持穩定。
存量住房流動性被激活
3月26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了《關於規範城市更新實施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提出「探索房票制度」。意見自2025年4月9日起施行,有效期為3年,旨在推動舊改進入「控增量、盤存量」的新階段。
有地產界人士表示,房票制度的推出,將進一步激活深圳房地產市場,帶動舊城改造項目的快速實施。
房票制度被定義為「被拆遷人房屋安置補償權益貨幣量化後,由政府指定單位出具的在特定時間、地域和範圍內購置商品房的憑證」。與傳統的產權調換、貨幣補償相比,房票制度讓開發商加速回款,降低城市更新項目的資金沉澱風險,拆遷戶則可以快速獲得新房,不必像過去那樣等待數年並承擔項目停滯的風險,還擁有更大的購房選擇權。在政府的統一管理下,通過定向購房實現商品房銷售合理增長。
合一城市更新集團副總經理肖巍表示,房票將拆遷戶從被動等待安置房轉變為主動參與市場交易,激活存量住房的流動性。
政策預期引發市場關注
截至目前,房票制度尚未全面鋪開,政策預期已經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有坂田中介門店經理向記者表示,意見出來後的第一個周末,前來諮詢二手拆遷房的買家明顯多了不少,小產權房諮詢量也大幅度增加。記者諮詢橫崗某待拆遷區域村民,他表示自去年底開始,原來沉寂幾年的拆遷過戶房交易量逐漸變得活躍起來,3月26日意見出來後,周末很多人過來找中介諮詢。
記者還採訪了兩位個人二手房賣家,有賣家表示,基本政策一出,所有項目慢慢要動起來,開發商也不想「躺平」。該賣家還坦言:「政策正式實施後,相信市場會『炸』起來。」另一位賣家則稱,現在深圳房地產市場比去年好多了。
同時,隨着深港交通一體化加速,港人也在不斷湧入深圳樓市,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數據顯示,2024年前7個月,深圳二手成交客戶中港人佔了4%左右。福田口岸附近的某些新盤,小戶型很搶手,港人購房成為深圳樓市熱度的重要推手,且香港購房者相當部分是30~40歲人士,在香港只能買個小單間的預算,在深圳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在羅湖城中村租住的港人廖先生表示,意見出台後,房票制度如果未來允許跨境使用,將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置業選擇和保障,他會考慮在深圳買房。
小產權房轉化仍需細則
房票制度推出也可能帶來新的問題。有中介門店經理表示,一些同行私底下對買家聲稱未來城市更新啟動時,小產權房業主可通過房票置換正規商品房。記者翻閱資料,確認小產權房本身不具備合法產權,即便持有房票,轉化仍依賴具體項目政策,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對於房票制度在樓市的運用,多個已實施的一線城市地產界人士有不同的表態。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房票將激活更多購房需求,給了拆遷戶更大的住房選擇面,也充分體現了「好房子」的工作導向。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在解讀廣州房票政策時曾解釋,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的基調下,控制增量、盤活和優化存量的管理思路佔據主導。舊改通過房票安置,而不是建設安置房,就是控制增量,即不再新增建設,也是盤活和優化存量,即將安置需求與存量去化結合起來。
作為土地開發強度超50%的城市,房票制度帶來了創新嘗試,深圳城市更新將進一步向「精細化管控」轉化。從「大拆大建」到「微更新」,嚴控新增項目,鼓勵存量優化;從「政府主導」到「市場共治」,通過房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從「居住空間」到「權利憑證」,房票承載的不僅是居住權,也是市民分享城市增值紅利的通道。(深圳晚報記者 曹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