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港股交易,入場費是以「每手」而非「每股」計算,個別股份入場因此會出現股份未能湊夠一手,而出現俗稱的「碎股」。由於碎股通常不足以單獨進行交易,顯然會阻礙交易有序進行。綜合市場人士建議,港股部分股票入場門檻過高,扼殺資金較少的投資者參與買賣機會,因而交易單位宜由「1手」下調至「1股」,藉以吸引更多散戶入場,帶動股市整體流動性。
為促進港股流動性及交投,特區政府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到,港交所(388)與證監會將就改善股份手數制度提出建議。外電早前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港交所正討論有關降低投資者購買一些最貴股票門檻的選項,以刺激交投。惟港交所目前尚未表明偏好之選項,至於實施的時間表和範圍更未有定案。
港府相關研究處於初步階段
對於研究下調每手買賣單位,港交所發言人曾發布聲明稱,相關研究正處初步階段,強調「這是交易所持續努力改進香港股票市場結構以確保其切合所需的一部分」。聲明又稱,港交所將考慮各種方案的優點,並在實施任何調整之前諮詢市場。
張玉峰指,若港股做到「一手一股」,屆時便可做到「投資者不論富或貧,都可從投資股票而獲利」。
「大學畢業生投身社會之初,難道可以負擔數萬元,入場購買阿里巴巴(9988)及騰訊(700)這類大價股票?」金星環球機遇有限合夥基金董事張玉峰指,若購入一隻股票,動輒須付出10萬元才能入場的話,費用實在是高昂,扼殺了部分投資者的入場機會,「不會有一個股票市場,是會鼓勵投資者借錢入場購買股票的!」
目前港股「手數」制度太複雜
現時,港股買賣單位的股份數目由上市公司自行決定。而內地股票則是每手劃一為100股;美股則可以每股作為買賣單位。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現時港股「手數」制度過於複雜,投資者若想增持或減持股份,只能按照手數規定進行。「這很不方便,想只持有一手、又想減持部分股票的話,按現行機制根本不能做到!」他認為,若將港股每手買賣單位降低,對散戶而言的確會方便一些。
溫傑認為,現時港股的「手數」制度過於複雜。
若要下調港股的每手買賣股數,究竟是「一手一股」,還是其他方案?「一刀切」好,還是先在個別股份落實?張玉峰認為,「一刀切」「一手一股」有危險,應由正股尤其是優質企業及內地巨企先行,後擴展至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藉此增加投資者信心。他認為,若港股做到「一手一股」,屆時便可做到「投資者不論富或貧,都可從投資股票而獲利」。
「一手一股」可分階段進行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陳志華亦認為,「一手一股」制度可分階段、分開不同板塊進行,「例如,新股或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可以先行,之後再推廣至整個港股」。他認為,若「一刀切」推行「一手一股」,在執行初期市場或不適應。由於目前美股是以一股為交易單位,不少香港投資者在投資美股之時,可順道在預託證券市場(ADR)購買在紐約交易的中概股。溫傑坦言,對於有買賣美股習慣的投資者,他們「寧願買賣BABA(阿里巴巴在美股的交易代號),多於買賣9988(阿里巴巴的港股交易代號)」,這顯然會減弱港股的流動性。
陳志華稱,「一手一股」的制度可分階段,分開不同板塊進行。
陳志華亦認為,若港股每手買賣單位下調至一股,現時投資美國中概股的小投資者,或會將資金調回香港。
「一手一股」總體利好券商
若港股日後真的改為「一手一股」,對券商收費結構又會有何改變?陳志華認為,由於入場門檻降低,券商最低收費亦會隨之降低,未來將有更多散戶跌入券商的收費門檻。不過,他同時指,由於券商收取費用的「人頭」增加,在收入增加之下,相信屆時會有較大型的券商可能會再下調收費。
另一方面,對於現時有券商標榜除代收港府股票印花稅及雜費外,不收取任何額外費用,這類券商日後在下調每手股數後,他們的收費模式又會有何改變?陳志華相信,由於這類券商主要靠賺取孖展利息,相信即使日後港股改為「一手一股」的交易制度,這類券商的收費模式仍會繼續存在。
下調每手買賣股數壞處
1. 加劇股價波動
對成交較少的股份而言,若下調每手交易股數後,即使個別散戶只投入小量資金,一旦他們刻意「Mark高」, 股價亦會劇烈波動。
2. 涉及系統修改
若每手買賣股數改成一股,交易系統或要重設,不論券商、散戶以至市場都要重新適應。
3. 或需設立最低佣金
若個別股份的股價太低,由於佣金是按股價計算,投資者所繳付的佣金或會低至難以結算,從而導致券商需另設最低佣金。
4. 股東結構或會改變
由於散戶參與門檻大幅降低,若按人頭計算,部分股票的股東結構,或會因此改由散戶主導,從而導致股東結構改變。
下調每手買賣股數好處
1. 降低入場費
個別股份若只買一手,入場費動輒要超過10萬元,若能改為選擇買一股,入場費大為降低之餘,財務能力較低的散戶,亦可以較為「輕鬆」的價格進入市場。
2. 提高靈活度
投資者往往按需要增持或減持股票,今天若投資早只買入一手,若看淡股票,只能整手沽出;但若降低一股即可交易,他們可選擇沽出不同股數,提高靈活度。
3. 減少碎股問題
煤氣(003)及恒地(012)過去多次派發紅股,加上不少公司曾經「供股」或「合股」,上述資本操作往往因未能「齊頭」,而造成碎股。若可一股成交,碎股問題迎刃而解。
4. 促進市場活躍度
下調每手交易股數後,散戶可以較低門檻進入市場,長遠提高股份成交,繼而促進市場活躍度,形式正面循環。
個別股入場費逾10萬 貴過啟德居屋
本港近年不斷有聲音要求港交所現時股份交易單位由「一手」改為「一股」,源於個別股份要花上10多萬元才可入場,相比最新一期位於啟德的居屋入場費還要貴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個別股份入場費過高,對財力較低散戶而言並不公平,若將交易單位改為「一股」,將可提升散戶和整體市場的參與度。
當前大多數交投活躍且深受散戶歡迎的藍籌股,一般入場費逾萬元。其中,「大笨象」滙豐控股(005)入場費逾3萬元。至於深受「食息一族」歡迎的公用股,包括中電控股(002)及長江基建(1038),其入場費亦分別需約3.2萬元及約2.7萬元。而同為恒指及國指成分股的比亞迪股份(1211)以及另一國企青島啤酒(168)的入場費,更是高達逾10萬元。
與比亞迪股份及青島啤酒兩隻需要6位數字資金入場的股份相比,選購啟德啟盈苑最新一期居屋單位,或許更為便宜。翻查「居屋2024」資料,售價最低的啟盈苑一個186平方呎單位,售價約143萬元。若是持有「綠表」的買家,不計律師費、印花稅及其他雜費,以5%首期計,入場費僅需7.15萬元。
另外,早年部分股份的入場費,包括新鴻基地產(016)、舜宇光學(2382)以及華潤啤酒(291),其入場費同樣一度超過10萬元,惟上述股份先後多次拆細股份,或調低每手買賣股份數目後,入場費已大為降低。
須正視「一手一股」帶來的問題
監管機構正致力研究下調每手買賣股數,甚至可能推行「一手一股」。對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此舉除了將散戶資金導向入場門檻較高的優質大價股份外,更可借機解決碎股問題,彌補香港股票市場的缺陷;惟在研究下調每手買賣股數之餘,亦須思考如何避免散戶借機拋售細價股,繼而令「仙股事件」再次重演。
高鵑說,若港股交易單位改以每股計算,可藉此解決碎股的問題。
「若港股交易單位改以每股計算,的確可藉此解決碎股的問題。」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高鵑表示,若散戶需要沽出碎股,沽出的每股價格會比湊夠一手的低5個價位;另外,雖然香港有8至10家券商有設有平台,讓散戶沽出碎股,但香港的碎股板並非對「用家友善」,她說,當前確實很難有投資者願意承接2股滙豐控股(005)的。
在港股市場,碎股問題的出現多源於上市公司進行的資本操作。不少上市公司除了按其資金需要,宣布供股、配股以及合股等行動外,每每在宣布業績時會順道向投資者派發紅股,或透過「以股代息」的方式回饋股東。早年,恒基地產(012)及同系的香港中華煤氣(003)往往便在宣布業績時,向股東「10送1」紅股,增加股東回報。與此同時,持有上述股票的股東在收取紅股的同時,卻因為未必能夠湊夠一手,無法在市場即時以市場交易價沽出,而是需要以較低價位,或待湊夠一手才可沽出手上股票。
慎防「仙股事件」重演
倘若他日港股推行「一手一股」後,上市公司有何回饋股東的方式?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陳志華認為,屆時上市公司便會傾向於直接向投資者派發股份回饋股東。
當然,一旦港股推行「一手一股」後,可能引發大量持有細價股又未能湊夠一手股票的股民,借機「一窩蜂」盡沽股票,陳志華期望,屆時政府及港交所可對公眾多加宣傳,從而避免引發早年的「仙股事件」重演。(記者 鄺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