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本月底公布,香港總商會2月11日發表有關建議書,提出包括惠民利商、審慎理財、匯聚人才、招商引資、科技變革、宜居宜業、貿易機遇,優化稅務、退休無憂等9方面建議。總商會對本港長遠發展充滿信心,並指出經濟逆風下,政府要加大力度開源節流、加強競爭力,同時期望避免對市民及企業造成影響。總商會又建議對非本地數碼服務商徵稅,以增加政府收入。
為長期投資融資增發政府債
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表示,預計政府將連續3年錄得巨額財赤,而未來一年本港經濟面對的不確定性增加,加上美國減息幅度和頻次或放緩,將影響本港樓市復蘇。
在開源方面,總商會提出增發政府債券,為長期投資融資等。陳瑞娟認為,政府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0%,仍屬低水平。她表示,本港基礎好,不擔心政府財政赤字過大。「我們要看造成財赤的原因,過去數年因政府實施擴張及逆周期措施,為刺激經濟及規避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推行了中間偏鬆的財政政策。」她指,政府現在開始財政整合,加上樓市股市向好,本港出口因拓展新興市場,利好因素正持續增加,因此認同政府提出財政3年內可達至收支平衡。
陳瑞娟同意政府不開徵新稅種,但認為應檢討政府收費,以用者自付為原則。總商會稅務委員會主席劉穎表示,該會建議向非本地數碼服務供應商徵收3%至5%的稅項。劉穎指,該會早在2019年就向政府提議,以提高本地競爭力及以消費為原則,全球各國已實施向境外數碼服務供應商徵收;而根據去年估計,該稅項可以政府帶來約13億至14億元收入。
現時不合適加徵富人稅
劉穎又建議吸引外資促進總部經濟發展,向回流香港的地區總部提供3年免稅期,如提供50%的優惠稅率,即8.25%;提供非稅務優惠;賦權前線機構發放進駐誘因。
至於加徵富人稅方面,陳瑞娟認為政府是可以進行審視,但在本港拼經濟、搶人才的疫後復原期,現時未必是合適時間加徵富人稅。她認為,如連年增加只會影響高收入人士心態,強調相關人士涉及科創方面,不一定非要留港工作,他們可搬至較低稅率的地方,因此認為這需要時間檢視成效。
加推小型地段吸引發展商
總商會亦建議政府寬減下個課稅年度百分之百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及利得稅,上限為3000元,並寬減首次置業人士購入5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50%從價印花稅,刺激樓市;又建議政府允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用於首次置業或醫療保險等。
總商會還建議,在下年度賣地表中推出更多門檻較低的小型地段,以吸引更多發展商和財團參與,降低其財務風險和提升流動性,並取消賣地條件中發展商興建政府或公眾設施的要求。
豁免內地散戶買港股有關稅款
總商會又提議,擴展跨境理財通計劃至內地其他主要城市,並擴大產品範圍。針對滬港通及深港通,提出放寬「南向通」合資格投資者的門檻,豁免內地個人投資者透過滬深港通購買香港股票的20%稅款。
在節源方面,總商會建議檢討公務員編制和薪酬加幅;並建議調整長者乘車優惠,改為每名60至64歲的長者可享每年最多750程的乘車優惠,即約每天來回各一程,而65歲以上長者則不變。(記者 姚一鶴)
頂圖:總商會稅務委員會主席劉穎(圖左)、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