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集團合夥人 馮南山 Paxson
美國單邊關稅戰正衝擊全球供應鏈,香港以「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加速構建「內聯外通」的戰略樞紐角色。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強調,香港將擔當好「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的角色,聯動更多內地企業「拼船出海」,招商引資,在全力開拓新市場之際,也吸引更多外資來華投資興業。
生產力促進局亦近日成立「出海服務中心」,聯合京津冀、長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企業提供從技術驗證到海外落地的全鏈路專業支援。
雙重挑戰下的香港機遇
國家海關總署公布第一季度內地進出口數據,顯示東盟仍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佔內地出口17.1%;歐盟及美國分別為第二、三大貿易夥伴,各佔內地出口的14.3%及13.5%。
另有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阿聯酋出口增長19.2%,對沙特阿拉伯出口增長18.2%,可見中東市場已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目標市場。
當前全球貿易秩序面臨重構,香港作為國內外市場的橋樑和紐帶,可憑自由港地位、國際化專業服務網絡,與內地產業鏈的深度聯動,成為企業出海的緩衝區與「跳板」。
新成立的「出海服務中心」展示其通過整合香港的國際認證網絡與專業服務資源,協助內地三大科創企業完成產品標準化改造與商業場景對接,最終取得打開海外市場的初步成功。
港府亦提出了要打造香港為高增值的「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希望吸引內地企業到香港創建區域總部、協助內地企業通過香港「走出去」。企業在港設立財資中心、研發總部的成本降低,則宜以香港為基地,向國際拓展業務。
「出海服務中心」方面表示,將致力於充分利用其在國際標準測試、應用研發、場景落地和智能製造等方面的豐富經驗,與各夥伴共同為企業探索海外新機遇,打造全方位的出海支援網絡,並將香港在數碼化、ESG等領域的優勢發揮至國際實踐。
在世界貿易秩序變化的當下,香港憑藉制度彈性與科創賦能,正重新定義國際樞紐的內涵。企業宜把握此突圍地緣政治困局的戰略跳板,加快產業升級,發展科技創新,開拓更多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