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公司「由零開始」直到晉身獨角獸(Unicorn),甚至衍生不少副線品牌,除了要看準和解決當下痛點,更要懂得把握市場變化。從事網上旅遊服務的初創公司Klook(客路),就成功做到了上述各項。該公司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岑皓祺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回顧企業由零開始創業與發展歷程的點點滴滴,坦言成功的初創企業要有永不放棄的創新精神,否則恐怕就要向大家說再見。談及未來,岑皓祺表示,期望公司可以維持每年雙位數(High Double Digit)、甚至三位數的高增長。
創立動機:源自旅遊不便體驗
Klook於2014年成立,3位創辦人分別為王志豪(Eric)、林照圍(Ethan)及熊小康(Bernie)。他們成立Klook,源於一次旅行的體驗。岑皓祺說:「有一次當他們去尼泊爾旅行時,雖然早已在網上預訂機票及酒店,但他們到達景點時,除了面對語言不通的困難,還找不到旅遊資訊,嚴重影響旅遊體驗。」
為了提升旅遊過程的順暢度,3人於是創立一個集機票、酒店及景點安排於一身的平台。岑皓祺稱:「他們決定落戶香港,由香港的景點開始,一步步打造品牌。」不過,他坦言,要打造旅遊服務平台很困難,「除了要落地,更要逐個與景點商談如何合作」。
Klook成立後持續擴大業務,由起初與景點商談合作,擴充至為旅客安排半天至一天的旅程。但是,香港旅遊景點有限,且市場細小,面對局限,唯有衝出香港。岑皓祺表示,Klook於是先進軍內地和日本,繼而進軍其他國家或地區。
2020年,即Klook成立的第7年,新冠肺炎爆發。而這場持續3年、席捲全球的疫情,成為了Klook重要的轉折點。岑皓祺稱,疫情給予公司有機會「停一停,諗一諗」,讓公司思考其初心,以及有何協同效益。
轉折點:看準居家度假商機
經過一輪思索後,Klook看準了居家度假(Staycation)的商機。岑皓祺稱,疫情期間,有同業「想唞唞休息」而關閉公司,「但我們不想裁員,因此在疫情期間,我們倚賴居家度假、售賣酒店自助餐、下午茶,甚至是協助水療和按摩館做網上預約,以及開辦親子及商場活動」。
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Klook的生意一分為二,由原本只有旅遊這盤生意,擴大至外遊和本地兩項業務。岑皓祺指,正因如此,客戶使用Klook的次數亦隨之大大增加,由原本的每人兩次,增加為6至8次。岑皓祺強調,現時各業務的營業額非常平均。
Klook沒有因疫情過去而停步,反而繼續思考如何繼續創新和轉型,解決不停變化的痛點。岑皓祺稱,港人外遊的喜好經常轉變,「由疫情完結之初呈現『報復式外遊』、喜歡前往主題樂園,慢慢變為往二線城市深度遊,做切身體驗。」因此,他指,Klook要多做「打卡式」或療愈式的旅遊產品,「不止吃喝玩樂,而是讓旅客可以洗滌心靈」。
未來目標:進軍歐美非
更甚者,Klook近期更劍指大型活動,包括音樂會、藝術展覽、演唱會及體育賽事等,目前Klook推出的產品已高達38萬個。Klook不斷轉型之際,亦不斷獲得資金垂青,早前Klook便進行了最新一輪總值1億美元的「E+輪」融資。岑皓祺稱,該輪融資獲得歐洲投資者入場,反映當地市場對Klook的信心。
Klook立足香港,成功進軍亞洲之際,未來又有何新目標?岑皓祺表示,繼早前設中東辦事處後,未來將向歐美市場進發,並指又計劃進軍非洲及南美市場。不過,他強調,要先做好現有的市場,才考慮進軍其他地方。
成功之道:以客為先 科技為主
Klook一躍成為獨角獸,有何秘訣分享?岑皓祺稱,要提升估值,首先是要不斷聆聽,以客為先;其次是作為科技平台,要以科技為主。
「若要客戶繼續支持,就要不斷回饋客戶。」岑皓祺表示,過程中要不斷聆聽客戶的需要,不斷做調研,以客為先。他又指,作為科技平台,都是要以科技為先,不論疫前疫後,都要將科技元素放在最高位置。
初創企業要堅持永不放棄
至於公司的內部文化,又如何造就獨角獸的誕生?岑皓祺稱,據他的觀察,首先是吸納正確合適的人才,「尤其是對擴張中的初創企業十分重要」。他亦以Klook為例,指出該公司其中兩位創辦人非常開通,且以中西合璧的方式管治公司。公司更提倡「唔怕衰,只怕你唔試」的理念,強調公司沒有創意部門,而每一位員工都是公司的創新者(Innovator)。
除了強調創意文化,岑皓祺表示,成功的初創企業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他再以Klook為案例稱:「公司2020年疫情之初,曾有一段時間『零收入』,但正因為我們堅持永不放棄的信念,才會發掘到居家度假(Staycation)的商機」。他坦言,對初創企業而言,若他們不願創新,恐怕就要向大家說再見。
解危有法:設定措施 應對天災
緬甸3月底發生7.7級大地震,不僅遠在千里之外的泰國曼谷大部分地區感受到震動,甚至有曼谷的政府大樓亦因地震而倒塌。面對危機,岑皓祺稱,該公司已於地震發生後4小時內,與當地客戶取得聯絡。他坦言,得益於人工智能的幫助,Klook亦可以較快的速度,應對是次緬甸地震。
AI助力應對緬甸地震
「Klook成立至今,已累積了不少處理天災的經驗,我們的團隊已設定措施,應對天災。」岑皓祺表示,當公司知悉緬甸地震波及泰國後,於第一時間確保員工安全,隨即加強客戶服務人手,聯絡客戶。
岑皓祺續稱,當時停留在曼谷的客戶,由於已身處當地,即使地震發生,但仍有20%至30%的客戶願意留在當地繼續遊覽,未有因為地震而影響行程。
「要創新 要諗新嘢」
另一方面,自疫情過後,香港出現「報復式外遊」。不過,岑皓祺認為,不覺得港人外遊拉低香港本地消費。他相信,香港消費市道疲弱,主要是受一攬子因素影響,因此「要創新,要諗新嘅嘢」。
岑皓祺解釋,即使市道欠佳,但不少本地商戶因創造不同消費模式,仍逆市取得增長,尤其是疫情過後的演唱會行業,比起疫前更為火爆。他坦言,面對經濟下行趨勢,消費意欲定當審慎,若商戶完全不改變經營模式,營業額恐怕要跌。
解決痛點:善用AI提升業務
Klook業務轉趨多元化之際,又如何應用新科技將業務提升?岑皓祺稱,日後除了可運用人工智能(AI)編制行程,更可研發以人臉識別方式,讓進入景點或演唱會的消費者,無須持有實體門票即可入場參與活動。
「公司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和澳洲業務已解決大部分痛點,但隨着客戶要求和他們的體驗隨時間轉變,新的痛點亦隨之出現。」岑皓祺坦言,原有的痛點尚未解決,又要面對新的痛點,「尤其是要面對部分國家至今尚未電子化,因此仍需要慢慢優化。」
冀日後門票全面電子化
岑皓祺續稱,以公司近年進軍的預訂門票業務為例,香港今天仍在應用實體門票。「究竟何時可以將門票全面電子化?又如何藉此解決『印錯飛』的問題?以及如何處理電子門票轉讓的問題?這些通通都是需要思考的。」
除了新開拓的預訂門票業務,岑皓祺亦指,在景點參觀預訂方面,Klook一直有與全球各景點合作,協助景點在不同時段作出人流管理。「奈何不少景點仍未全面自動化,尤其不少景點在部分時段預約超量,部分時段卻門可羅雀……希望隨着Klook的業務邁向全球化,亦可協助理順不同景點在不同時段的人流管理。」
酒店預約同樣有新的痛點。岑皓祺表示,雖然連鎖酒店的一致性較高,但部分如日本的溫泉酒店卻非以連鎖形式經營,以致無法在Klook的網站出現。他坦言上述問題仍有待解決。
旅客看重一站式服務
另外,行程編排方面,岑皓祺表示,不少旅客以往編排行程時只預約酒店,但今天他們更看重網站能否提供一站式服務,「一次過解決他們到埗後的所有需要。」
岑皓祺說:「以外遊日本為例,現時旅客大多要求旅遊網站除了要提供機票及酒店預訂,還要提供落機後的接送,甚至能否在出發前就預約廚師發辦(Omakase)餐廳,在下機後隨時享用。」(記者 鄺偉軒)
頂圖:岑皓祺指出,除了強調創意文化,成功的初創企業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 記者 蔡啟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