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資新動力】華潤隆地打造最大社區客廳 中企揚專長惠民生顯擔當

【中資新動力】華潤隆地打造最大社區客廳 中企揚專長惠民生顯擔當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5-04-14 08:58:3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中資企業一直是本港民生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在堅決支持特區政府施政,在住屋、就業和青少年發展等方面,都為香港提供更豐富的市場供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切實地惠民生、添幸福。本報關注中資在香港民生上的貢獻,今集先介紹華潤隆地及慈善機構「潤愛同行」,他們提供場地並協助建設目前全港「最大社區客廳」、又有龐大的義工團隊;特區政府先行先試的「簡約公屋」、「聯廈聯管」等民生計劃,他們都是第一個簽署服務協議。

華潤隆地主業是物業管理,經過40餘年的發展,目前服務香港市民逾百萬。近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了這麼多的精準扶貧措施,為何他們選擇着力社區客廳項目?華潤隆地副總經理周明接受本報專訪時回答道:一方面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與滿足香港市民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華潤隆地立足主業、主動服務社會的一次戰略出發。「我們的核心業務之一是物業管理,我們關注的不只是『管好樓』,更是『管好社區』;當社會有需要,我們願意拿出專業、拿出方案,拿出速度,這正是中資企業應盡的責任和擔當」。

2.jpg

周明指,「社區客廳」項目是華潤隆地從「物管服務」走向「社區服務」的一次實踐。記者 馮瀚文攝

打造可推廣社會解決方案

在執行方面,華潤隆地發揮在工程建設等方面多年積累的優勢,整合內外資源,僅用4個月就高質量完成了全港最大的社區客廳。他說:「我們追求的不只是效率,更在於打造一個可複製、可推廣的社會解決方案。」

周明續說,香港基層家庭長期居住空間不足,共享空間正好可以彌補這個缺口,也能提升鄰里關係、社區歸屬感,這不只是空間的改善,更是生活質素的升級。這個項目是我們從「物管服務」走向「社區服務」的一次實踐。通過業務能力加資源整合,打造一種更現代、更有溫度的民生服務範式,也為未來建設智慧社區、推進數字化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土瓜灣社區客廳除是目前全港面積最大,其服務設計有也很多創新。周明介紹,因為場地不是自有的,3年的社區客廳計劃投入資金會較其他捐助企業多。設計上,除了其他社區客廳也有的廚房、浴室、洗衣房外,我們獨有健身室、借物點(如日常用品、維修工具等)、食物銀行,以解決很多看似細小但實際很關鍵的現實問題。

2.jpg

華潤隆地及慈善機構潤愛同行提供場地並協助建設目前全港最大社區客廳——土瓜灣社區客廳。政府新聞處圖片

突破傳統企業的舊模式

今個項目是與NGO組織合作,突破了傳統企業「自己出錢、自己幹」的舊模式。周明解釋,我們把自己擅長的部分做好,把其他的領域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專業分工、互相成就,最後受益的是整個社區;我們將繼續擴大與NGO的合作,為香港基層提供更好的服務,履行在港中資的社會責任。

除了社區客廳,華潤隆地也開展了很多其他的公益項目,例如向教育局捐贈書籍,提升市民的文化素養、增強對國家的認識。與懲教署合作幫扶更生少年,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減少潛在的社區安全隱患。周明說,這些公益項目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我們的主營業務形成了良性的互動,促進了企業與社區的共同發展。

2.jpg

華潤隆地深入對標香港特區政府施政方向,運營位於元朗攸壆路全港第一個簡約公屋。圖為攸壆路簡約公屋首日入伙情況。 何永賢fb圖片

深入對標港府施政方向

另外,華潤隆地正圍繞住房保障、社區服務、青年發展等多個方面持續拓展其他改善民生方面的工作。周明說,華潤隆地深入對標香港特區政府施政方向,運營位於元朗攸壆路全港第一個簡約公屋;針對「聯廈聯管」試驗計劃,我們也是第一個承接來做的企業,提出可行性的「三無大廈」治理樣本;第十五屆全運會籌備期間,我們組織了大批義工與NGO合作,為深港澳合辦的體育盛事提供支持。未來,我們將繼續整合慈善、產業、數據資源,探索「社會責任+社區治理」的新模式,為民生改善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潤愛同行四品牌 為基層排難解憂

潤愛同行前身是2019年成立的義工隊,其後發展成為香港《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為應對社會的多元需求,推出了「潤愛匡護」、「潤愛康樂」、「潤愛家居」和「潤愛教育」四個服務品牌,分別針對長者、婦女、青少年和兒童等不同群體。他們又引入科技優化管理受眾需求和義工的調配;在參與香港基層治理及政策諮詢方面,他們也有為特區政府出謀獻策、排難解憂。

潤愛同行行政副總監郭詩芸向本報介紹,「潤愛匡護」主力是透過心理輔導和健康講座等預防性服務,提升弱勢群體的自我保護能力;「潤愛康樂」主要是透過社區嘉年華、親子互動及傳統節慶活動等,促進身心健康及社交互動;「潤愛家居」主要是義工到基層家庭免費維修家居,改善居住環境、減低安全風險。「潤愛教育」主要是透過技能培訓和閱讀計劃,助青少年實現自我成長與發展。四個品牌既獨立運作,又相互協作,從物質援助到精神關懷,從支援一個人到一個社區。

2.jpg

郭詩芸稱,潤愛同行四個品牌既獨立運作,又相互協作。記者 馮瀚文攝

基層治理總有很多「老、大、難」問題,為避免資源錯配,郭詩芸表示,為了讓服務精準地落在每一個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我們積極與特區政府部門建立緊密聯繫,提供專業建議,確保政策制定能夠切實反映基層市民的需求;通過定期的需求調研,為特區政府提供數據支持,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提升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運用科技提升服務效率

潤愛同行亦運用科技提升服務效率,透過APP在線平台,簡化流程,信息共享,快速回應受眾需求。「我們建立了『潤愛同行會員APP』和『地區工單管理平台』,APP整合了公益參與、福利申領等功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實時追蹤受眾需求,優化服務提供」,郭詩芸說。工單管理平台則優化了受眾需求與義工人力的調配,確保每項民生服務(如家居維修、清潔)能快速得到回應。例如,在「潤愛家居」服務中,透過地區APP提交工單後,系統自動分配附近義工人力,平均回應時間縮短,提高效率。

在參與香港基層治理方面,潤愛同行透過與地區組織合作,全港現有8個服務站,100多個服務點,可以切實了解到街坊平日的真正需求,再利用大數據分析,確保服務規劃時能與基層的實際需求精準配對。

政策諮詢方面,潤愛同行有定期向特區政府提交民情分析報告,例如就2024年施政報告制訂提供具體民調建議;其中一個例子是土瓜灣社區客廳,該項目就是因應地區調查掌握到街坊對社區服務的迫切需求,同時又能配合到特區政府「精準扶貧」的政策。(記者李銘欣)

責任編輯:鄭嬋娟 【中資新動力】華潤隆地打造最大社區客廳 中企揚專長惠民生顯擔當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