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深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安徽黟縣碧陽鎮豐梧村積極探索積分治理新模式,推出「積分存摺」,以積分存摺「積」發內生動力,「積」活村民凝聚力。
「大爺,這是您的積分存摺,您拿好。以後啊,有多少積分可以在上面清楚的查看,拿着存摺就能兌換積分商品了。」在碧陽鎮豐梧村的村委會,「積分存摺」開戶大會正在舉行,村民們紛紛來辦理「積分存摺」,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有的為村民進行登記,釐清積分數目;有的向村民介紹不斷完善的積分管理細則,耐心解釋積分獲取和使用方式。他們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忙得不亦樂乎。村民們拿着積分存摺,上下翻看,臉上的喜悅溢於言表。
自去年積分制落地豐梧村以來,豐梧村積極探索積分制運營模式,以豐口自然村為試點,創新推行「積分制+鄉村振興」雙輪驅動模式,建立雙向激勵機制,由村集體設立5萬元專項基金,通過積分量化村民的文明善舉。村民通過主動參與環境整治、踐行文明鄉風等具體行動獲得積分,每10分可兌換1元實物,形成"行動—積分—獎勵"的閉環體系。同時創新打造「135場景」,村里將閒置農房改造為便民服務點,推出「1元茶室」「3元理髮」「5元麵館」等公益設施,明確規定憑積分可以去「135場景」進行消費,使福利政策精準惠及本村村民,讓發展紅利覆蓋全體村民。
「如今我們正在不斷探索完善積分制運用場景和運營模式,積分存摺可以說是創新場景和模式的基石。同時,對於已經推行的積分制管理方式,我們也不斷聽取村民意見,進行完善。」豐梧村第一書記黃曉陽說到,「去年推行的『135機制』,根據村民的反映,目前我們正在協商探索開展上門服務,讓村民能體驗到更加便利的積分兌換使用模式。」
「小積分」亦能兌出「大文明」。自積分制落地碧陽鎮以來,該鎮在不同村因地制宜創新治理模式,不斷在積分治理的道路上走深走實。未來,隨着「積分存摺」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積分治理場景會各村投入運用,不斷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提高了鄉村文明程度,以積分新動能賦能鄉村振興!(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朱文鑫 丁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