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場中德文化交流活動讓泰山皮影藝術在慕尼黑大放異彩;十年後,這段跨越山海的文化緣分結出碩果。近日,泰山皮影第六代傳承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范正安大師在山東泰安舉行傳統收徒儀式,正式接納三位德國青年為徒,共同開啟泰山皮影藝術的跨國傳承之旅。
緣起德國:一場表演點燃文化熱忱
十年前,范正安大師赴德國慕尼黑參加中德文化交流活動,其繼承改良的「十不閒」絕技(一人同時操縱皮影、演奏樂器、演唱台詞)震撼全場。觀眾席中,一位德國青年被這門「手眼身法步」渾然一體的傳統藝術深深吸引,從此與泰山皮影結下不解之緣。
十年間,這位青年始終心懷對中華文化的嚮往,更帶動兩位友人共同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為追尋藝術真諦,三人專程遠赴泰安,向范正安大師表達拜師心願。
傳統儀式見證師徒情誼 量身定製教學課程
拜師儀式嚴格遵循中國傳統禮制:三位德國學徒依次向范正安大師敬茶、行跪拜禮,大師則回贈皮影雕刻工具以示傳承之責。
針對外國學徒的特點,范正安團隊量身定製了教學方案,從皮影雕刻、操縱技巧到「十不閒」基本功,循序漸進。大師強調:「既要傳授技藝,更要讓他們理解皮影背後的中國哲學——『光影相生』中蘊含的虛實之道。」
以皮影為橋 共促中德文化交流
此次收徒不僅是非遺技藝的傳承,更是中德民間文化交流的生動實踐。師徒雙方約定,未來將通過聯合展演、工作坊等形式,在德國推廣泰山皮影藝術。泰山皮影作為中國皮影戲的重要分支,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次跨國收徒,既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力,也為非遺活態傳承提供了新範式。泰安市泰山區岱廟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為契機,深化「非遺+國際傳播」探索,助力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記者 孫珂 通訊員 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