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拂過,大地回春。在皖南徽州區潛口鎮唐模村,徽州區林業局、潛口鎮工作人員分工合作,有的用無人機對千年銀杏樹開展常態化巡檢,檢查古樹生長和支架支撐情況,有的對古樹進行枯枝修剪、病蟲害防治,最終形成體檢檔案,為古樹保護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潛口鎮依託林長制強化古樹名木管理,通過鎮村兩級日常巡護和惡劣天氣下的重點保護,落實各項防範措施。
潛口鎮鎮長、鎮級林長張天天介紹,「我們會同林業等部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以科技賦能,安裝動態檢測儀,實時掌握古樹名木周邊的溫度、風力、濕度等,不斷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力度,以唐模村千年銀杏為代表的古樹名木不僅是珍貴的綠色資源,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村民們的鄉愁記憶、文旅融合的名片。」
這棵千年古銀杏樹獨傲蒼穹,高瞻於屋舍之上,枝幹扶疏,樹高達22米,樹圍791厘米,冠幅達18米×16米,樹的上部分開5大虯枝,各自伸展開去,向上托起一大片雲天,向下布落一大片綠蔭。唐模村建村時,當地人利用風水原理,栽植銀杏樹選址建設家園,距今近1400年,是唐模選址建村的標誌,是安徽省已知確切樹齡最長的古樹。
「下一步我們還將持續加強對古樹名木的管護工作,守護好傳統村落的「綠色文物」,留住鄉愁記憶,為鄉村旅遊、全域旅遊助力。」潛口鎮鎮長、鎮級林長張天天說道。(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江大俊 鄭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