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赴港上市持續升溫 前2個月共有41家內地企業遞交上市申請

赴港上市持續升溫 前2個月共有41家內地企業遞交上市申請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5-03-30 18:47:22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正式獲批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此次IPO有望成為港股近年來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港股IPO再次引發市場關注。年初以來,港股IPO已有10餘家,中國企業海外融資1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3倍,其中香港為主要市場。國際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為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國際長錢積極布局

 今年以來,香港資本市場積極向好,港股漲幅全球第一。前2個月共有41家內地企業遞交上市申請,同比增長超2倍。「過去一些長錢較少參與IPO,但是現在境外長線資本已比較活躍入場參與港股IPO認購。」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香港組執行負責人陳永仁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2024年下半年以來的幾宗大型IPO中,多個項目均引入長線投資者作為基石。

 「還有兩個關鍵特徵表明國際長錢回流。」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一是新股上市後表現強勁,市場對新股接受度明顯提升。比如,蜜雪冰城IPO凍結資金創歷史紀錄。二是實現大規模再融資。比亞迪港股再融資閃電配售56億美元,這是香港歷史上第二大增發項目,也是過去10年全球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股權再融資項目。

 中東投資者在香港市場的投入增長創下紀錄。阿布扎比投資局(ADIA)等中東主權基金對港股投資力度加大。ADIA參與了2024年9月份美的集團在香港的上市發行,且作為基石投資者認購股份,顯示出中東資金對中國龍頭企業的興趣。

 除了直接投資股票與併購,中東資金也借道基金產品加碼配置。2024年10月份,沙特推出首批跟蹤港股的ETF基金,也是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ETF,該ETF通過投資香港上市的指數基金間接持有美團、安踏等港股龍頭企業。東南亞地區資金主要通過主權基金和家族辦公室等渠道配置港股。歐洲和其他地區主權基金同樣關注港股,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等全球資本巨擘的身影頻現招股書。

 高盛、滙豐等機構指出,國際長線資金對中國資產的信心修復是港股復蘇的核心驅動力,且這一趨勢具備基本面支撐。香港在202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重登三甲。

 政策利好鋪就「跑道」

 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系列政策紅利的釋放形成疊加效應,為企業赴港上市鋪就了道路。

 今年1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將繼續全力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此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優化對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資金管理,簡化境外上市外匯登記。

 去年4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確提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同年11月份,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表示,將保持境外融資渠道暢通,進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備案效率,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目前,多項互聯互通優化措施正在積極推進,包括在滬深港通中引入大宗交易,將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納入滬深港通,以及將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納入港股通。這些都將為國際長錢的資產配置提供更多機遇和選擇。

 港交所實施「專精特新」企業的上市規則,允許未盈利企業以研發投入和技術優勢估值,吸引眾多硬科技企業遞表。去年10月份,香港證監會與香港聯交所宣布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中信建投證券策略資深分析師何盛介紹,港交所實施「綠色通道」政策,將A+H股上市的H股佔比要求從15%降至10%,同時推出快速審批通道。

 一系列政策有利於香港發揮支持中國企業融資的國際平台作用。香港證監會主席黃天佑表示,香港發揮差異化優勢,與內地市場形成互補,讓海內外投資者分享發展紅利。

 A+H股持續擴容

 1993年,青島啤酒在港發行H股,打開了內地企業在港上市序幕。香港作為中西資本融匯之地,「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為中國企業全球配置資源提供了重要驅動力。此輪赴港上市熱的背後,涌動的是中國新經濟力量與全球資本市場的深度耦合。

 2024年9月份以來,全市場共完成4單從A股到H股的發行。陳永仁表示,多重原因推動A+H股持續擴容。一是國際化戰略推進需求。有些公司業務國際化佔比很高,為了拓展品牌效應,通過港股上市加速全球化布局。有些公司雖然國際化業務佔比不高,但選擇先建立資本化平台,享受外匯、人才激勵方面的紅利,再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例如,安井食品、東鵬飲料等,目前國際化業務佔比很低,H股公告裏提及發行H股旨在加快實施國際化戰略。二是港股融資優勢顯著。港股市場提供IPO、配售、供股等多元化融資工具,其再融資審批流程高效快捷。這可幫助急需資金支持擴張的企業實現快速募資。

 當下,不少國際資金的配置呈現出「啞鈴策略」:一端是以AI、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成長股,另一端是高股息防禦性資產。「資本的選擇從來都是對未來的投票。」陳永仁表示,DeepSeek等帶來的外資對中國科技的重估,提振了全球對中國經濟發展潛力的信心。

 在數字資產交易中心建設與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的藍圖下,從接受國債作為衍生品抵押品,到亞洲首批個股槓桿及反向產品上市,港股市場創新動能持續釋放。

責任編輯:朱劍明 赴港上市持續升溫 前2個月共有41家內地企業遞交上市申請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