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中國船王陳順通於1930年9月1日在上海創立中威輪船公司,其兒子陳洽群於1947年左右奔走於滬港兩地,五十年代中後期便長居香港。陳順通的長曾孫、中威聯合體(集團)有限公司主席、中威輪船公司總經理陳中威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家族成員自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已南下香港居住,現在家族企業將母公司放在香港,業務以基礎建設為主,附加金融管理及航運服務;在上海有全資附屬公司負責當地城市更新及其他投資項目。他強調,家族始終認為企業的成功與國家社會的發展密不可分,長輩們將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國家情懷,視為家族發展的重要基石。
祖籍浙江寧波的陳順通在14歲便到上海打拼,其後成立中威輪船公司。得到姻親均泰錢莊錢遠聲在金融安排方面的協助,公司業務發展十分順利,在同一時間購買多艘貨輪,以噸位計當時是中國最大的私人輪船公司,主要從事國際航運業務,更開闢中國上海至前蘇聯海參崴航線。
另一方面,陳順通家族早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已南下香港投資,家族先後在港開設貿易公司、出入口公司及投資航運公司。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後,陳中威父親陳春這一輩,更在港創建集團公司,以港為基地的同時,在內地投資十幾家公司。陳中威說:「曾祖父創立中威輪船公司以來,到我已是家族企業第四代。家族由曾祖父陳順通的父親陳忠廷直至我兒子這一輩,更是上下六代人了。」
介紹家族的文化與事業傳承時,陳中威分享道,家族的祖訓就是源自陳忠廷之「忠勤積德傳家訓」,家族企業的核心信念就是「忠勤」兩字,這一信念貫穿於家族事業的每一個階段,成為家族成員的共同座右銘。
愛國情懷是家族發展重要基石
陳中威強調,家族企業的每一步成長都與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長輩們將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國家情懷視為家族發展的重要基石,譬如曾祖父當時在上海事業有成,即回老家寧波造橋修路,為家鄉發展略盡綿力。」
據介紹,抗日戰爭時期,中威輪船公司以旗下輪船作為國家的水路防禦,於1937年8月,將源長號輪船自沉於長江江陰要塞,阻止日軍進迫。其後,於1939年6月,中威輪船公司將旗下太平號輪船自沉於鎮海招寶山,以防止日軍登陸,保衛了寧波港。
陳中威解釋道:「國家不幸遇上日軍侵略,為了國家民族,家族毅然犧牲兩艘當時中國最大的巨輪,自沉於海港,以阻擾敵艦長驅直入,為軍民撤退爭取到黃金時間。」
「新中國成立後,祖父由港抽調大量外匯,響應國家號召,在上海設廠,建設新中國。其後,先父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上海文廟捐獻孔子銅像,大力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自己也曾對2015年本港舉辦的首屆國際創客節出資出力,為當時香港年輕人融入國家雙創政策盡微薄之力。自己近年來也一直積極投入滬港青年會的工作中。家族企業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任何時候只要國家需要,都願為國家建設發展盡心盡力。」
1982年元旦,陳春(右)與陳中威父子攝於上海浦東。
上海與大灣區聯動商機滿滿
陳中威稱,未來家族企業將聚焦於大灣區項目開發。「因為現在交通實在太便利,高鐵、港珠澳大橋,港車北上或轉乘出行都做得非常好,加上大灣區市場將香港市場放大十倍,前景極具吸引力,而且可相對減低營運成本」。他強調,將來家族企業會繼續將集團旗艦母公司留港,以長三角中心上海與粵港澳大灣區作聯動,相信「一定是商機滿滿,期待收成」。
談到大家庭的相處之道時,陳中威透露,家族強調孝順、尊重、團結及互助,上孝下順家族成員之間保持緊密的聯繫。惟大家族各人間有時難免會有紛爭,但最終必須以家族利益為依歸。在重大決策上都由幾個家族領頭人決定,各成員遵從,確保家族利益與價值觀的傳承。
接班人最注重培養責任感
培育接班人方面,「家族最注重的是責任感的培養,其次是要帶領公司發展。接班人需要德才兼備,德行第一,因為一些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是可以強學惡補的,德行則必須要身教言教,潛移默化的栽培。另外,強大的心理素質是不可或缺的,隨時要應對可能遇到的各項挑戰。家族沒有刻意去安排接班人,都是在日常中通過學習做人做事做起,逐步選出對家族企業運作最合適的人。」陳中威說。
陳中威育有兩女一子。對於子女的教育栽培,他透露,就如其父給予他極大自由度,他與太太同樣給予子女追尋夢想的空間,「大女中學畢業後去美國讀大學本科,碩士畢業後留在美國一家國際船運公司工作。細女自幼愛打籃球,有幸在中學參加校隊,獲得學界冠軍,正在本地大學就讀,尚未畢業。兒子則仍讀小學。」
「家族企業一代代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斷成長成熟。故此以家族『忠勤』精神,鼓勵年輕人以德先行,在任何時候都要有所擔當,能持積極進取的心態,忠於職守,勤奮向上,在風雨中堅持不懈,勇於面對挑戰,並在追求個人成功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同時關注國家發展,將個人夢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隨時做好準備報效家國。」陳中威寄語香港青年人。
他還特別說:「香港商報作為一家本港老字號報刊,在香港回歸祖國後,向大批內地讀者展現香港故事,傳達好信息與正能量。希望以家族經歴,鼓勵廣大讀者,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只要堅持信念,不捨不棄,就一定能夠克服艱辛與挑戰、實現夢想!」
中威船案歷時77年 終極勝訴 公義彰顯
不少人是從歷時77年、被譽為新中國十大海事案件之首的「中威船案」原訴人的終極勝訴,重新認識一代船王陳順通及其家族。事實上,陳氏家族秉持永不放棄、從不言敗的精神,以不懈的努力和堅毅不拔的意志,來應對過程中無法描述的曲折與苦澀,令正義得以申張,並為民族爭回榮耀。
2010年底,得悉終極勝訴後,陳中威的父親陳春放下心頭大石,翌日第一時間去寧波為其曾祖父及祖父掃墓,向天上的先人報喜,以此告慰他們在天之靈。
陳順通與家族後人努力堅持77年,向日本商船三井株式會社就二戰時期租用輪船違約提出索償,即所謂的「中威船案」。內地法院於2010年底作出終極判決,裁定陳順通家族勝訴,涉案賠償達29.16億日圓。惟三井一直不履行裁決,上海海事法院於2014年4月19日在浙江寧波舟山市嵊泗馬跡山港扣押三井貨輪。數日內,三井便向法庭支付賠償連利息共約40億日圓。
上世紀60年代,陳洽群(左)與日本律師緒方浩開會。
「2014年4月19日,裁決得以落實強制執行後,剛好第二天是家族一起去寧波為父親安葬,我們以此喜訊告慰先父。我想這都是家族幾代多年不懈的努力得到肯定,也是正義的勝利,只可惜在上海海事法院打了20多年的這場官司的靈魂角色——父親陳春已離世。」陳中威說。
他特別談到,祖父陳洽群當年在日本提出訴訟時,人證物證都齊全之下,日本政府竟然質疑祖父的身份,「好在當時國家給予大力的支持,在那個相對不穩定的時局中,排除萬難,開具了祖父的身份證明」。到了父親陳春在上海海事法院進行訴訟時,有人居然提告父親偽造曾祖父遺囑,結果在國家最高法院的關注下,上海高院判父親勝訴,遺囑真實有效。
在中威船案的訴訟過程中,陳順通家族經歷了漫長的維權抗爭及艱難的法律訴訟。陳中威有感而發說道:「這一事件背後所代表的精神就是『不畏強權與歪理,堅持到底不放棄,公義終將得彰顯。』家族通過法律途徑,以最文明和平方法維護自身權益,展現了對公平與正義的堅定追求。」
【記者手記】曾執教廿載 熱心推動青少年發展
在出任家族企業的管理工作前,陳中威曾經在中小學教書20年。他的個人興趣是從事教育工作,其後因為父親突然病故,才於十多年前接手家族生意。在訪問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他對教育事業與青少年發展依然興致勃勃。除了談論家族傳承與公司業務之外,他還分享不少與寫作和閱讀相關的事物。
打理家族業務後,陳中威依然選擇在公餘時間擔任與教育有關的義務工作,例如他曾任滬港青年會主辦的香港大學生在內地實習團的導師,也曾出任香港中學生訪問內地團的領隊團長。滬港青年會的大學生內地實習團,去年更乘坐中國製造的C919客機香港首航航班到上海,不少學員都認為是人生中一個極其難忘時刻,看到國家在航空事業的迅速發展,大家都為此興奮。
此外,陳中威還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組織「國際吉祥物聯合總會」的名譽會長。該會於2018年由本港一群年輕人創立,是本港首家吉祥物非牟利機構,旨在集合各品牌的吉祥物,共設平台以推動吉祥物文化及產業。該會更舉辦了全港唯一以表彰本地原創吉祥物的活動,包括「香港吉祥物人氣大賽」及「吉祥物博覽」。
談到子女的培育與成長經驗時,他分享說:「我希望他們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當中,還是要少看手機、多閱讀。於是,我買了不少書和孩子們一起閱讀。閱讀之餘,我想自己也可將平時的一些見聞感受等寫成文章,於是便抽空積極寫作,並在本港報紙上投稿發表。最近,這幾十篇文章已匯集成書《心必愛之方為愛》,獲某出版社青睞並出版了。」
訪談期間,不難感受到他對社會未來主人翁的重視和關愛。他分享說:「我想到,像我這個年紀的人依然能夠憑着堅持,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每個月寫幾篇散文,經過3年的努力,終於實現了出書的夢想。而年輕人更是充滿朝氣與活力,擁有更強的鬥志與衝勁,理應全力以赴,堅持不懈地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香港商報記者 黃兆琦)
頂圖:中威聯合體(集團)有限公司主席、中威輪船公司總經理陳中威。 記者 馮瀚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