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龍抬頭」中國傳統節日,第一屆海峽兩岸民俗文體匯啟動暨碣石古衛城進城儀式在汕尾陸豐碣石玄武山舉辦,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李文輝副會長、廣東省台辦主任鍾揮鍔、汕尾市市長鄭海濤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台胞台青、台灣宮廟和文旅體行業協會代表、汕尾當地民眾3000餘人走進碣石古衛城,共襄兩岸民俗體育交流盛舉,共敘同胞親情鄉誼,共話中華民俗文化淵源,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李文輝副會長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廣東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深化粵台兩地在文化、體育、教育、經貿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作出了廣東貢獻。通過兩岸民俗體育文化交流,進一步增進台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自覺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自豪感,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汕尾市市長鄭海濤對參加活動的兩岸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在致辭中表示,汕台有共同的宗族血脈、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家國情懷,將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持續深化汕台交流合作,讓台胞台商台企在汕尾獲益更多、福祉更實、發展更好。
台灣嘉賓劉庭祥在致辭中表示,文化與藝術將引領兩岸同胞攜手走向「富而好禮」偉大復興之路,遊戲軟件「黑神話悟空」熱銷和影片「哪吒2」熱映,讓全球感受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兩岸文旅產業交流合作大有可為。
啟動儀式以「衛城煥彩·兩岸和平」為主題,現場分為《開場·夢回衛城》《迎賓·鼓舞飛揚》《進城·賓至如歸》《尾聲·承古拓今》四個篇章,每個環節都精彩紛呈,展現了汕尾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兩岸文化的緊密聯繫。正字戲《得勝還朝》以其氣勢磅礴的表演震撼全場,跑布馬、南派武打等正字戲特色技藝贏得觀眾陣陣喝采,蓋仔獅、五色獅、錢鼓舞等非遺絕技輪番上演。台灣游神馬夫趙四子的表演讓當地觀眾耳目一新,將活動推向高潮。台胞楊先生在觀看後激動地表示:「太震撼了!這些表演讓我感受到濃厚的家鄉情懷,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兩岸文化的血脈相連。」
啟動儀式結束之後,台灣嘉賓和遊客共同進入玄武山遊覽參觀,沉浸式體驗沿線的正字戲及民俗非遺節目展演,感受碣石古衛城的歷史厚重和獨特魅力。來自台灣雲林的李先生讚嘆不已,甚是興奮地告訴記者「五色獅、漁歌、錢鼓舞、麒麟獅、飄色這些節目非常精彩,弦歌不絕,目不暇接,讓人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時代,這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兩岸同胞心靈的交融與共鳴」。
當天下午,台灣同胞還探訪了烏坭天后宮、淺澳華潤希望小鎮及海上風電基地,全方位體驗了碣石古衛城從明清海防重鎮向現代產業新城的華麗蛻變。
汕尾作為開發台灣漢人的三大原鄉之一,與台灣血脈相親,風土相近,文脈相傳。這裏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民俗學之父鍾敬文的故鄉,也是中原、閩南、客家、廣府、海防文化的交匯地,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1個世界級、9個國家級、30個省級和75個市級非遺項目。
汕尾轄區內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碣石鎮、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海豐縣,以及玄武山、碣石衛、蓮花山等歷史與自然景觀。碣石古衛城這座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軍事要塞,不僅是明清兩代抗擊外侮的海防要塞,更與天津衛、威海衛、錦州衛、神電衛以及台灣的安平古堡、赤崁樓等共同構成明清海防體系。俞大猷、侯繼高、林則徐、劉永福、李揚生、泊承升、曾逢年、溫賢、程恩高等抗倭禦寇英雄們在這裏寫下了壯麗篇章。城內的元山寺是釋道合流,是世界潮人祈福勝地,該寺供奉玄天上帝(真武大帝),許多台灣同胞,尤其是祖籍汕尾、潮汕地區的民眾,視元山寺為祖庭,彰顯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血脈相連。
第一屆海峽兩岸民俗文體匯活動將貫穿2025年全年,分為「衛城煥彩·兩岸和平」「品清競渡·青春同航」「騎行南粵大地·探尋海陸風情」「天下海鮮·汕尾領鮮」「鵲橋連兩岸·青春練彩虹」「品清湖上月·兩岸共一輪」「行走海陸豐·賦能『百千萬』」「民俗源流遠·兩岸一家親」等八大板塊,每個板塊都設置若干民俗文體活動,涵蓋廟會遊園、非遺展演、美食品賞、文創交流、騎行徒步、詩詞吟詠、民俗探究、鄉村建設等諸多方面。(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翁小冰 主辦方供圖)
頂圖: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