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發布。2025年中國「三農」工作怎麼幹?中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如何「落地見效」?這份文件進行了詳細解答。
——五項重要任務「一以貫之」
當前,農業再獲豐收,農村和諧穩定,同時國際環境複雜嚴峻,中國發展面臨的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越是應對風險挑戰,越要夯實「三農」工作基礎。中央一號文件部署了2025年「三農」五項重要任務,分別是: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着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着力推進鄉村建設、着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事實上,這五項任務是中國近年來「三農」工作一以貫之的重點任務,已成為中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總框架和總綱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葉興慶向中新社記者表示,202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3」的工作框架,即「兩個確保」和「三個提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項措施依然延續了這一框架思路。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延續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精神,繼續從這五個方面進行詳細部署,持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一個關鍵手段牽住「牛鼻子」
除了五項重點任務,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高度重視改革,文件第六條提出,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文件的前五個任務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而以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為重點的改革舉措則是實現前述五項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多項改革舉措在中央一號文件第六條中壓軸出現,顯示出改革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性。」
圍繞「錢、地、人」等要素資源配置,文件第六條詳細部署了6項分任務,分別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管好用好農村資源資產,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統籌推進林業、農墾和供銷社等改革,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素資源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起決定性作用,強調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李國祥表示。
比如,文件就「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進行了較詳細安排,引導整個金融體系,包括貨幣政策工具、金融市場、債券市場等集中發力,引金融「活水」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以解決「錢」的問題。在「人」這一要素上,除了對返鄉、下鄉、留鄉人員完善培育和發展機制,也針對進城務工人員提出「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促進城鄉人才雙向流動。
——新提法凸顯問題導向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只有不到8000字,但乾貨滿滿,並根據新情況提出了新要求。
例如,在農民增收方面,文件提到「加強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就去年一些農產品價格低迷的情況,文件提到「完善農產品貿易與生產協調機制」「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和預期引導」;此外,文件還提出「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創新提出「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這意味着中國除了關注糧食安全,還強調其他重要農產品的安全保障能力,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
文件還提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姜文來表示,農業新質生產力是農業現代化的「領頭羊」,是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但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一哄而上,要結合實際,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中新社記者 陳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