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文
創立超過30年的民主黨日前召開中委會討論未來去向,最終決定成立小組跟進解散及清盤程序,意味着這個曾經的香港議會第一大黨正式走向終結。民主黨的解散,既是咎由自取,也是大勢所趨,根源是民主黨錯誤的定位和路線,拒絕與「黑暴」和激進勢力切割,拒絕成為「愛國者」一員,在香港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重要時刻,民主黨依然頑固地站在香港整體利益的對立面,這是民主黨滅亡的主要原因,是民主黨人一手造成,怨不得人。
發展是最大訴求
民主黨解散的最大啟示,是告訴所有香港從政人士,發展是當前香港社會最大的呼聲和訴求,任何跟不上時代,仍然死抱以往泛政治化,挑動對立製造內耗一套的政客,必定會被時代所唾棄,民主黨就是一個例子。但同時,民主黨的解散也意味着香港政治秩序的重塑基本完成,隨着公民黨、民主黨以及一眾激進反對派政治組織的解散,香港正式告別了回歸以來黨同伐異、互相傾軌的政治惡鬥時代,重回聚焦經濟民生路線。民主黨等亂港勢力退出香港政壇,正為香港的由治及興掃除了干擾和阻撓。
其實,這次民主黨的解散,既是情理之內,也是意料之中。在香港國安法出台,香港進入國安時代之後,民主黨的存亡問題早已引起廣泛討論,特別是隨着民主黨「杯葛」新選制,自絕於香港選舉之路。議席上全部「清零」之後,其在香港政壇早已失去了殘餘的影響力和價值,連帶失去籌款能力,人力財力接連枯竭,如果不是民主黨多年來還有些「家底」,其實早就該解散,現在宣布解散是正常之極。
民主黨加劇社會分裂
對於民主黨的解散外界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也沒有必要過分解讀。民主黨之亡主要是亡於自己。本來,各界一直對於民主黨有一定期望,希望民主黨成為反對派中相對溫和、理性、務實的力量,在香港政局發揮正面的作用。但民主黨卻做了什麼?在發展上不斷拖香港後腿,阻礙兩地發展融合;在議會、地區上煽動對立,製造內耗,將各種經濟民生議題肆意政治化。民主黨更策動及參與各場政治騷亂,禍亂香港,「非法佔中」以至「黑暴」,都可以見到民主黨身影。最令外界憤怒的,是民主黨在「黑暴」期間公然勾連外部勢力,甚至呼籲外國對國家對香港進行所謂「制裁」,儼如「外國代理人」,將民主黨的不堪面目暴露於人前。
本來,中央在「黑暴」爆發後果斷出手重整香港政治秩序,對民主黨等相對溫和的力量展示出高度的包容,希望他們可以與「黑暴」劃清界線,重回「愛國者」行列,共同為香港利益奮鬥,但民主黨卻依然故我,拒絕改弦易轍,最終弄至四面楚歌的田地。民主黨既不肯改弦,又不敢易轍,走入絕路是理所當然,也是香港政治生態下的「自然淘汰」,怨不得人。
愛國者治港沒有灰色地帶
今日的香港,「愛國者治港」不再存有灰色地帶,所有在香港的政治組織和從政人士都是名副其實的「愛國者」一員,「愛國者」可以因為不同的政策取向,不同的階段和利益代表,而分成不同的黨派,但政治效忠、政治定位再也不是劃分政治勢力的間線,這是香港政治光譜的最新趨勢。民主黨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在大是大非上的投機,一時希望走相對溫和路線,一時又希望靠攏激進,爭取激進票數,甚至在香港進入新政治時代後,民主黨仍然希望玩這種兩面取巧的走鋼線伎倆,在「愛國者」立場上猶抱琵琶半遮面,卻是兩面不是人,最終走向滅亡。
民主黨的教訓足以為鑒,在「愛國者治港」大原則下沒有灰色地帶。從政人士更要看清楚香港社會的最大呼聲,市民要的不是搞政治,挑動對立,而是聚焦發展,為香港發展經濟民生提供建設性的意見,為市民做實事。
民主黨等反對派強項在於政治,不在於建設,也不在於發展,這從他們一直反對兩地合作,一直拖香港發展後腿的立場就可以清楚看到。民主黨的解散,傳達出一個明確信號:香港社會不再需要搞政治的政黨政客,需要的是在發展上有卓見,有建設性建議的建設派政治人物。民主黨等舊反對派政黨的消失,正在於其落後於社會大局,這些政黨的消亡將為香港的發展掃除干擾。更重要的是,沒有民主黨,香港依然有民主,而且是健康理性的民主,更有利催生出更多有建設性的政治組織,為香港政治的健康發展,為社區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