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勇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香港發展離不開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大灣區首要任務,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成為重中之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河套合作區」)以深圳河為界,由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園區、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園區構成,其發展定位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推動「一區兩園」協同發展,對大灣區一體化發展而言非常關鍵。
河套可作為人才聚集地
由深圳海外聯誼會、廣東院士聯合會、福田區海外聯誼會聯合主辦的「圳·智薈」2025深港院士專家(河套)座談會在深圳市福田區河套科創中心舉行。活動以「深港共謀北都發展、推動河套創科提速」為主題,匯聚深港兩地院士專家、政府代表、政協委員及企業領袖等近百人,共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新路徑,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言獻策。
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其中明確要共同開發建設河套合作區。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要規劃建設好河套合作區。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深港協同開發河套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兼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享譽全球的計算機科學家郭毅可建議,深港應當在河套這個特殊區域,打造國際人工智能開源工程師學院,以開放的環境吸引人工智能人才匯聚。郭毅可認為,河套可以做一個國際的人工智能開源工程師學院,開源工程師在一起互相討論,國外的人才來到這裏不需要進入內地,內地的工程師也不需要真正去到香港,可以在這裏解決問題,形成一個人才聚集地,交流區。他還建議,河套打造數據「蓄水池」,讓深港的數據都可以在這裏流動,同時,打造共享算力中心,讓香港的機構在這裏使用,同時也可以支撐國際人才的工作。
郭毅可的提議確實有吸引力,特別是考慮到人工智能和科技行業的不斷發展。建立國際人工智能開源工程師學院,吸引全球人才來到河套這個特殊區域,既能促進技術交流,也能提升河套的國際地位。同時,共用數據和算力的基礎設施將有助於推動深港兩地的科技創新和合作,提供一個更加便利的環境來解決技術問題。
AI和數字經濟須重點布局
河套「一園兩區」是大灣區創科建設重要平台,也是體現港深兩地辦事效率的風向標。當深圳園區早就高樓林立、有大批創科公司及人員進駐之際,香港園區仍有不少荒地。「香港效率」是香港金字招牌之一,要讓這塊招牌繼續閃光發亮,就必須不斷打磨,在數據跨境互聯方面打通堵點,AI發展才能如魚得水。
當前,世界進入科技創新密集爆發關鍵時期,創科成為大國博弈核心,大灣區在中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目標中發揮獨特作用,AI和數字經濟成為河套「一區兩園」重點布局與發展的前沿領域。科技創新正在加速推動全球變革,特別是在大灣區這樣的創新熱土。河套地區的「一區兩園」發展計劃,專注於AI和數字經濟,這對於推動技術進步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目標至關重要。AI和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能夠提升當地經濟競爭力,還能吸引全球優秀的科技人才,促進跨境合作和知識交流。這樣的戰略布局將有助於河套地區成為國際創新和科技的領導者。
近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進行調研,強調深港兩地須發揮體制優勢,積極探索機制制度的銜接與融合,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這不僅為河套合作區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更為香港社會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香港必須加快改革步伐,積極擁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以創新驅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