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港區省級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 蔡志忠
俗話說「風水佬呃你十年八載」,而我之前預測股市回升雖然力排衆議,但很快就應驗。正如筆者所料,踏入2025年,香港股市開始上升,年初至今短短一個多月,恒生指數從大約18600點,上升至逾22000點,漲幅超過18%。很明顯,國家的10萬億元國債開始發揮作用,不單止內地A股上升,香港H股也必然被帶動上升。13日港股成交金額高達3794億元,再創4個月以來新高,看得出國內外資金又在發動攻勢,再次重新建倉,這回該是長線持有投資,不會再輕易沽貨離場了。
股市如筆者預期在兩個月內回升
筆者曾經預測今年股市可見25000點,並將會在23000點左右企穩,在骨牌效應之下,促使今年樓市量價齊升,新樓巿場最直接受惠,全年成交可達18000宗,而樓價將可上升5%。雖然近期樓市氣氛一般,媒體常有負面消息報道,直指投資者財困急售物業,銀主收樓低價促銷等等,但是真正的銀主盤數字卻只是400宗左右而已,比起2003年沙士時期的5700宗,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知道大家是否明白,物業之所以變成銀主盤,是從負資產開始,然而現實中,負資產住宅按揭宗數卻有所下降。金管局數字顯示,香港負資產宗數由去年第三季的逾4萬宗,減少2300多宗,回落至第四季末的38389宗。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國內外資金、人才和企業對香港的信心非常重要,從大量資金流入香港,到各類高才優才計劃、投資移民政策、家族辦公室,以及引進各地知名企業等等取得的良好成績來看,香港是非常有魅力的地方。只是本土香港人、本地財團反而信心有所不足,或者是經常受一些網上偏離事實的言論,和過度唱衰經濟的報道影響,從而產生負面情緒,對股樓前景過於悲觀。這一點,香港工商界似乎莫不關心,但實際上已影響了自身利益,應該作出適當回應,以正面的態度,說出真正的事實,展現正能量給社會各界。
從經濟學的理論來講,首先要經濟好,各行各業興旺,才能夠帶動股市和樓市上升,反之股樓就會下跌。也由於這個原因,香港經濟學者預測股市和樓市走勢經常出現偏差,最近就有一位長期唱淡香港樓市的新加坡學者,公開在網上發表演說,直指香港經濟不景氣,零售飲食旅遊等行業每況愈下,樓價必將下調七成。這種誇張的言論,的確很受年輕淡友歡迎,自然也可以博取衆多流量。不過筆者對此並不認同,香港是獨特的國際城市,是最自由的經濟體,外來的訊息每天都在影響香港,但並不代表資料正確。其實稍微了解香港樓市的人都明白,今年樓價只會窄幅上落,升跌範圍絕對很難超過一成。
依靠外資進來投資和吸引人才
那麼究竟是經濟向好帶動股樓興旺,還是股樓興旺帶動經濟向好呢?答案是後者。香港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城市,並非一個擁有完整產業結構的地區,沒有農業、工業和自給自足的條件。從來都是股市和樓市率先興旺起來,繼而帶動經濟向好的,就好像競爭對手新加坡和迪拜一樣,必須依靠外資進來投資和吸引外地人才到來作貢獻,才能成就自己的輝煌。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和普通法法律,更加能夠發揮這方面的優勢,在股樓興旺的時候,市場銀根鬆動,消費力提升,就能夠帶動各個產業經濟向好;當然,假如股樓不濟,就會是經濟衰退之時。
樓市何時能夠撥開雲霧見青天?其實關鍵在於阻礙樓市發展的兩座大山,其中之一是長期低迷的股市,如今已經開始見到曙光。另一個是什麼?當然是利率高企的原因,環顧全球各個主要經濟體系,都處於利率極低甚至零利率狀態,唯獨美國與香港,仍然在支付昂貴的利率,對於工商企業的營商環境帶來極大的衝擊。這座最沉重的大山,如果能夠解開,經濟必定一片大好,可是要解開的確非常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轉機,筆者將再次力排衆議,提出個人看法,由於篇幅有限,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