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海峽觀察】特朗普再度執政滿月對台動向淺析

【海峽觀察】特朗普再度執政滿月對台動向淺析

責任編輯:王錦坤 2025-02-16 23:16:01 來源:香港商報網

 太和智庫港澳中心主任 丁乙

 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已近一個月,其對台動向引發國際社會關注。觀察其一個月來涉台言論、人事安排及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舉措,可以看出未來美國對台政策的一些端倪。

 當下採取模糊回避策略

 特朗普剛上台,主要精力集中在更為緊迫的內政和更具戰略意義的國際事務上,無暇顧及整體與台當局交往問題。但從其近期對台的態度和零星發表的有關台灣言論中,仍可窺視到美國未來對台政策的某些傾向性。1月20日就職典禮,特朗普冷遇賴清德派出的台灣「祝賀團」,明令禁止該團人員到就職典禮現場觀禮,只能在第一資本體育館和國會山莊遊客中心觀看直播。1月24日通過新任國務卿魯比奧主動與中方通話,表態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可見特朗普對台灣問題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務實性。對台海局勢,他並未像其前任那樣頻繁發表強硬言論,而是更多地採取一種模糊和回避的策略。這種態度可能源於他對於中美關係的整體考量,以及對於台灣在中國內政中地位的認知。

 AIT主席更迭預示對台有新考量

 特朗普政府的人事變動,尤其是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的更迭,將成為觀察其對台布局的重要視窗。特朗普就任次日即解僱拜登任命的「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此人在任期間與民進黨當局關係密切,曾多次竄台。這一人事變動值得注意,既是在清理拜登時代的官員,也可能預示着美國在台布局將有某種調整。新任主席的選任及後續政策取向,無疑將進一步揭示特朗普政府對台政策的真實意圖。此外,特朗普政府在其他領域的政策調整,如逼迫台電腦晶片和半導體產業回美、提高台積電產品關稅、要求提高軍費購買美國武器等,也將對台灣產生直接影響,反映出美國在處理與台灣相關事務時的複雜考量。

 經濟上甩損台肥美手段

 與台灣當局經濟關係,特朗普照樣奉行美國優先,實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特朗普批評台灣的半導體技術竊自美國,聲稱98%的晶片生產都跑到台灣,要求這些產業回美,否則將對台灣電腦晶圓、半導體產品進口課徵高關稅。特朗普的霸道言論給台灣半導體業者帶來巨大壓力,今年台積電的董事會只好搬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區召開,這是台積電成立37年來首次在美國舉行。特朗普的用意,就是要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進一步納入美國掌控,為美國的經濟利益服務。而提高台積電產品關稅的決定,無疑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反映出美國對全球晶片產業鏈控制的戰略考量。美國這種以經濟霸凌手段企圖控制台灣產業的行為,是對台灣地區經濟穩定的嚴重破壞,必將損害台灣產業根基,犧牲台灣民眾利益福祉。

 逼迫台提「保護費」

 儘管特朗普尚未有大規模新的對台軍售動作,但此前美台之間的一些軍購案在特朗普上任後仍有推進。同時,特朗普曾多次表示要台灣當局交「保護費」,要求台灣當局將防務預算提高到10%,這無疑是在以軍事安全為幌子,試圖從台灣獲取更多經濟利益。2月10日至12日美國軍艦過航台灣海峽,證明特朗普當局仍與前朝一樣,試圖繼續以軍事行為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中國政府對此堅決反對,強調任何形式的美台軍事勾連,都是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重侵犯,是對地區和平穩定的嚴重破壞,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

 國會和對外涉台動向

 2月6日,24名共和黨議員向美國眾議院提交涉台新議案,妄稱「美國所謂的一中政策已經過時」,要求特朗普承認台灣地區「民選政府」的合法性,實現台美正常化雙邊外交關係。雖然這個議案就是一紙空文,不代表特朗普的意願,但也反映出在特朗普執政背景下,美國國內有部分勢力試圖在台灣問題上製造更多事端。2月7日,特朗普在與到訪的日本首相石破茂會晤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繼續借台灣問題說三道四,其中提及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並支持台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反對「中國以武力或脅迫方式片面改變現狀」。2月9日,美國務院國際組織事務局在X平台發文,為台灣被排除在重要國際場合叫屈,呼籲「恢復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美國一方面高調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另一方面卻又大力支持台參加世界衛生大會,這樣的操作不僅自相矛盾,也暴露其虛偽國際政治手段。這種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破壞中美關係政治基礎的行為,遭到中國政府堅決回擊。

 特朗普未來對台政策走向

 綜上可見,特朗普上任一個月來的對台言行,體現了其以「利益」為核心的特點,未來對台政策雖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總體上可能會在「美國優先」的原則下,根據美國自身的利益需求以及與中國的博弈情況來進行調整。

 從「美國優先」原則看,特朗普的外交策略始終圍繞「美國優先」和「利益」「交易」邏輯。在台灣問題上,他可能會將台灣作為與中國進行利益交換的籌碼。如果中國在貿易、能源等領域能開出令美國滿意的條件,特朗普政府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默認中國在台海的行動,以換取其他領域利益的實現。但中國政府絕不會在台灣問題上進行任何利益交換,台灣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是絕不能觸碰的紅線,任何企圖利用台灣問題謀取私利的行為都將是徒勞的。

 從地緣政治戰略調整看,特朗普上台後,有將資源向北美核心區收縮的趨勢,台海對美國而言可能會從「戰略前沿」降級為「可棄子」。在這種情況下,他可能不會像拜登政府那樣積極地在台海進行軍事等方面的挑釁,而是更注重通過政治、經濟手段來獲取利益,同時避免過度捲入台海可能出現的衝突。但無論美國採取何種策略,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不會改變,將堅定應對任何形式的外部干涉。

 從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看,美國國內政治勢力複雜,不同利益集團對台灣問題有不同的訴求。特朗普需要平衡國內各方勢力,既要考慮到一些反華勢力試圖利用台灣問題遏制中國的意願,也要考慮到與中國保持一定關係對美國經濟等方面的重要性。未來其對台政策可能會在這種平衡中不斷調整。但中國政府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不會因美國國內政治的變化而動搖,將持續關注美國對台政策動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綜上所述,特朗普的對台政策雖然尚未完全明朗,但從其近期的言行舉止和政策調整中已可看出一些端倪。中國作為台灣問題的直接當事方,將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因此,特朗普政府在對台政策上應秉持謹慎和尊重的態度,避免給中美關係和台海局勢帶來不必要的衝擊。同時,國際社會也應加強對特朗普政府對台政策的關注和監督,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在未來發展中,特朗普政府應進一步明確其對台政策的立場和原則,避免在地區事務中製造不必要的混亂和誤解。同時,中美雙方也應加強溝通和協調,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彼此之間的分歧和爭議,共同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責任編輯:王錦坤 【海峽觀察】特朗普再度執政滿月對台動向淺析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