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界心聲】深港共譜科技創新 成就灣區高質發展

【商界心聲】深港共譜科技創新 成就灣區高質發展

責任編輯:王錦坤 2025-02-16 21:45:47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莊子雄

 工商界年度盛事「大灣區(深圳)工商界高峰論壇及交流會2025」圓滿舉行。,亦為香港工業總會成立65周年一系列慶祝活動打響「頭炮」。活動主題為「深港共譜科技創新 新質生產引領未來」,榮幸邀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及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擔任主禮嘉賓,筆者亦再次感謝粵港澳政府官員、商界、學術、研究與投資界的翹楚代表近千名嘉賓出席,就大灣區的發展新機遇以及如何進一步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分享交流。

 千人宴具重大意義

 工總轄下的珠三角工業協會自2002年起舉辦交流會,每年均吸引逾千名來自粵港澳的工商界朋友參加,故又被稱為「千人宴」。為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今年特意舉行三場討論環節,話題涵蓋「香港創新藍圖在灣區及內地的角色」、「國際新形勢下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機遇」,以及「實踐分享」。高峰論壇成功為粵港澳三地構建一個跨界別的交流平台,讓兩地政府、機構及企業代表以及學者就相關議題進行分享,並就「產、學、研、投」之間的多方協作實戰經驗進行深入探討。高峰論壇內容豐富充實,實在讓筆者獲益良多。

 在交流晚宴上,行政長官李家超勉勵本地工商企業家發揮力量,並提出三個發揮方向,積極在內地創新創業,連結海內外資源,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筆者及業界朋友們對上述方向非常贊同,並會充分發揮企業家的優勢,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工總一直致力於促進深港兩地商貿合作,協助企業落戶香港。活動當日,工總與八個機構或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加強兩地的聯繫與合作邁出重要一步。

 深港合作是灣區發展基石

 香港與深圳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社會經濟關係密切,共同肩負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任。回顧過去,香港與深圳的合作堪稱改革開放的經典範例。四十多年前,改開的春風吹拂南粵,香港率先將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注入深圳,助力這片土地迅速崛起為國際化大都市。從當年的「前店後廠」模式,到今天的「科研+產業化」新模式,深港合作始終在創新與實踐中不斷升級,成為大灣區發展的基石。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香港與深圳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潛力巨大。香港科研實力強,人才資源豐富,集資能力強勁,且高度國際化;而深圳則不僅具備高科技生產能力,更是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和全國科技中心,這恰好彌補了香港在數據和製造能力上的短板,能迅速將香港的科研成果商品化。筆者深信,深圳的產業優勢與香港的國際化優勢互補,將推動深港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產學研一體化,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河套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重要平台,也是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策源地和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引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香港園區將正式進入營運階段,相信合作區將吸引更多國際創新資本和人才,為香港的高新技術產業帶來更多投資和人才優勢筆者建議本地企業可藉助深圳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與內地企業展開更深入的合作,實現技術共享和資源整合。

 當今世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局,在國際新形勢下,深港兩地更需鞏固、提升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本地工商界一直是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建設發展的主力軍,並且是大灣區創科及工業發展的先行者。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我們將會不斷創新,改革求變。在國家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的帶領下,工總會將繼續與大灣區各城市、企業及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為本地工商界開闢新的出路和發展機會,推進香港及大灣區的創科、新型工業化以及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責任編輯:王錦坤 【商界心聲】深港共譜科技創新 成就灣區高質發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