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經常開支近年升幅明顯,以至政府總開支突破GDP的20%,即坊間所謂「黃金比率」。原因何在?
回歸首十年,政府經常開支均少於2000億元,及至2023/24年度,則突破5400億元,而2024/25年的原來預算更逾5800億元,即累計翻了兩倍之多。然而,若與GDP比較,過去許多年來,上述開支增長其實可控,譬如社會福利和衛生一直維持在相當於GDP的2%至2.5%之間,教育則維持在3%至3.5%左右。問題在於,近幾年情況明顯有異,社會福利的比率升至4%,升勢非常凌厲,衛生方面雖自疫後回落,但目前仍高企於3.5%,至於教育也輕微攀到3.5%的較高水平,三者均與GDP脫軌。
細分之下,目前共有三大政策組別,每年經常開支突破千億。受人口老化影響,與回歸初期比較,社會福利、衛生的開支累計翻了三四倍。值得留意的是,即使出生人口減少,教育開支還是有增無減,同期累計增了一倍多。
然而,若與GDP比較,過去許多年來,上述開支增長其實可控,譬如社會福利和衛生一直維持在相當於GDP的2%至2.5%之間,教育則維持在3%至3.5%左右。問題在於,近幾年情況明顯有異,社會福利的比率升至4%,升勢非常凌厲,衛生方面雖自疫後回落,但目前仍高企於3.5%,至於教育也輕微攀到3.5%的較高水平,三者均與GDP脫軌。
現時政府經常開支相當於GDP逾18%,遠較此前平均的12%至14%為高,其中社會福利、衛生、教育三者貢獻箇中絕大部分增幅,共涉4個百分點。若要經常開支回復昔日水平,難免須在上述政策組別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