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巴黎殘奧金牌得主何宛淇與丈夫分享抗逆歷程 設獎學金助年輕人多元發展

巴黎殘奧金牌得主何宛淇與丈夫分享抗逆歷程 設獎學金助年輕人多元發展

責任編輯:蔣璐 2025-02-13 23:20:48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最新一期今日(13日)出版,封面人物是巴黎殘奧硬地滾球金牌得主何宛淇和她的教練兼丈夫李榮傑。由於罹患先天脊髓肌肉萎縮症,何宛淇兒時經常進出醫院,有時留醫長達一個月,她曾想過放棄,然而為了報答家人的愛,最後決定要好好活下去。遇上教練李榮傑是她的人生轉捩點,兩人合作無間,「左何右李」一起奮鬥,去年一口氣在巴黎殘奧硬地滾球個人及混雙賽,連奪兩面金牌;何宛淇更打算運用「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獎金,幫助年輕人作多元發展。

    何宛淇接受訪問時談及如何令自己重拾鬥志,她稱小時候躺在病床上,曾經令自己懷疑人生,也曾失去生存的鬥志,不時對家人講狠說話,「叫家人不要理我、放棄我好了。」然而,她的負面情緒沒有動搖家人對她的愛。「每日來到醫院為我抹身、按摩肌肉,當我可以食到少少東西時,媽媽每一餐都煮給我食,說要多吃點東西才可以快點出院。」

    眼見母親日復日悉心的照顧,她頓覺放棄自己的想法錯得很,決定要好好活下去。「知道他們不是要我名成利就,只要做一個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的小朋友。」從病床上重拾鬥志,何宛淇一如其他小孩一樣唸書、參加考試,直到中學時遇上硬地滾球,自此展開另一個人生。16歲首次代表香港出戰青少年亞殘運即贏得雙金。然而,在她慶幸能夠找到人生價值和夢想之際,病情轉變,令其肌肉萎縮愈趨嚴重,手部肌肉無力,連發球動作也做不來,被迫轉至BC3組別,需要利用管道發球,比賽時且由一名助手協助使用管道。

    就在何宛淇轉組別重新開始之時,生命中出現了最重要的人。李榮傑畢業時原打算任教主流學校,但同時想汲取更多元的教學經驗,便到特殊學校就職,後來他到硬地滾球隊當義工,自此成為何宛淇球場上的拍檔,結下不解之緣,並且共諧連理。

    現年36歲的李榮傑回想兩人由「白紙一張」到殘奧雙金之路,直言要堅持下去絕不容易,他們在2016年首征里約殘奧取得第五名,2020東京奧運成為奪牌希望卻最終與獎牌擦身而過。直至何宛淇在巴黎殘奧奪金後,獲得「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共300萬港元獎金。她計劃以獎金設立「何宛淇獎學金」,幫助年輕人作多元發展,讓年輕人和同路人也活出自我價值。李榮傑同樣期望基金能讓年輕人提升抗逆力和情緒智商(EQ),「透過一些活動發展潛能,建立正面價值觀。」

    馬會透過贊助體院推出「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以現金獎勵在頂尖大型運動會奪牌的中國香港運動員,涵蓋奧運會及殘疾人奧運會、亞運會及殘疾人亞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全國運動會、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以及其相關的冬季運動會;其中於奧運及殘奧奪得第四至八名的運動員亦獲頒獎金,以作激勵和嘉許。

    為肯定運動員付出的努力及汗水,馬會為殘疾人奧運會的獎金「加碼」,於團體及個人項目勇奪金、銀、銅牌,以至第4至8名的選手,所獲頒的現金獎金額,均較上屆東京殘疾人奧運會大幅增加87.5%;以個人賽為例,金牌選手可獲150萬元奬金。

    頂圖:何宛淇、李榮傑接受《駿步人生》訪問,暢談硬地滾球與夫妻之道。

責任編輯:蔣璐 巴黎殘奧金牌得主何宛淇與丈夫分享抗逆歷程 設獎學金助年輕人多元發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