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團隊今日(22日)表示,最近一項開創性研究發現,中風患者醫療紀錄錯誤標示對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敏感,會妨礙他們使用最有效的第一線藥物,影響治療效果。研究亦顯示,經重新評估後,多達八成中風康復者的非類固醇消炎藥藥物敏感標籤皆為誤標,反映錯誤的藥物敏感標籤對中風患者治療有嚴重負面影響,因此亟需重新評估及妥善管理藥物敏感標籤。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醫學期刊《Stroke》發表。
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多達八成中風康復者的非類固醇消炎藥藥物敏感標籤皆為誤標,妨礙他們使用最有效的第一線藥物如阿士匹靈,影響治療效果。(左起)劉巨基醫生、李曦醫生和崔卓媛同學。 港大供圖
在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李曦醫生的指導下,醫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本科生崔卓媛於去年第三年增潤學年期間,開展了首項探討中風與藥物敏感標籤的研究。研究針對本港1003名缺血性中風患者的數據,探討非類固醇消炎藥藥物敏感標籤與心血管治療效果欠佳的關聯性。
研究結果顯示,中風患者中出現非類固醇消炎藥藥物敏感標籤的比率明顯較高,而這些被標示為對非類固醇消炎藥敏感的患者,在中風後較少獲處方阿士匹靈,與沒有藥物敏感標籤的患者相比,他們分別面對7.44倍的死亡風險及6.1倍發生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令人驚訝的是,標有非類固醇消炎藥藥物敏感標籤的中風康復者接受藥物過敏測試後,有多達八成的標籤證實為錯誤標示。
李醫生強調,香港急需擴展藥物過敏測試服務。他提倡採取創新策略,例如授權社區藥劑師與港大醫學院合作,主導藥物過敏評估。他相信這項措施不僅能填補現時醫療系統的不足,更有助提升患者治療效果和整體公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