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三大指數震蕩反彈,滬指翻紅,創業板指及深成指跌幅縮窄。行業板塊個股方面,大型銀行股續創歷史新高;地產股、電力股漲幅居前。截至收盤,滬指漲0.03%,報3297.29點,深成指跌0.58%,報9878.32點,創業板指跌0.68%,報1935.86點,科創50指數跌0.92%,報1003.32點。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11090.19億元。
機構看盤
華泰證券:根據德國基民盟CDU官網,德國新政府聯盟協議(4月10日版本)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准入規則作出調整,「在關鍵基礎設施的敏感領域,未來只能安裝可信組件」,刪除了此前4月9日版本中「可信國家組件」表述,同時未提及中國通信設備商的具體名字,華泰證券認為這一改變或標誌着德國關鍵基礎設施建設不再排斥中國設備商,國內通信設備龍頭有望持續參與德國5G建設。目前歐洲5G滲透率仍較低,建設空間廣闊,建議關注在海外市場驅動下的國內5G設備產業鏈復蘇機遇。
興業證券:能源清潔化大背景下煤、電利潤分配的均值回歸仍在路上,2025年初以來火電發電量降速疊加煤炭庫存高企持續對煤價形成壓力。年內重點關注內陸火電資產的業績彈性,長期關注公用事業屬性加強後火電板塊價值重估。一方面因2024年北方火電資產盈利能力較弱,2025年度電價並未出現明顯下滑;另一方面2025年初至今坑口煤價持續下跌,在此背景下該行綜合判斷北方火電資產更加受益。推薦具備業績彈性的全國性&京津冀電力資產。持續推薦價值有望重估的電力資產。
中信證券:應對外部衝擊,政策層近期高度重視「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採取以舊換新補貼擴容、特定群體補貼、類「消費券」政策等政策組合提振內需,關注受益內需政策加碼的航空、物流和區域集運龍頭。
1)航空:面對顯著上升的採購成本,預計國內各航司將暫停波音飛機的引進計劃。若假設延遲波音的退出計劃疊加航材採購成本上升,預計2025年國內三大航飛機引進增速或降至1%—2%。關稅反制進一步限制航空業供給,票價拐點漸近,國際油價下跌釋放利潤空間,關注「五一」前航空布局機會。
2)物流:以舊換新國補擴容及潛在的消費刺激政策有望傳導至需求端,選取品類相關度高的順周期龍頭。3)區域集運:復盤歷史,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望推動大宗商品需求的修復,2024年內貿行業CR3接近80%,預計需求變化將傳導至運價端,同時潛在轉運需求有望傳導至亞洲區域集裝箱船東,建議關注受益於內需修復彈性的內貿集運龍頭、以及潛在轉口受益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