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廣州地鐵八號線北延段水瀝站最後一塊頂板完成澆築,標誌着水瀝站成為全線首個主體封頂的車站。為後續車站盾構雙向始發奠定基礎。據悉,八號線北延段共設11座車站,其中水瀝站是八號線北延段第5座車站,為盾構雙向始發車站。從2023年9月15日進場,到今日封頂共歷時581天。
岩溶發育強烈見洞率81%
八號線北延段水瀝站車站基坑底部全部位於平均厚度達十米的富水砂層上,車站主體結構位於地下水位以下約14米,在基坑開挖過程中的湧水、涌砂及坍塌風險防範成為難點。車站地質條件複雜多樣,除了富水砂層的挑戰外,車站還位於岩溶發育強烈地區,見洞率達81%。
為確保施工安全,廣州地鐵聯合中國電建及廣州地鐵設計院、廣州地鐵諮詢等單位開展技術攻關。地鐵建設者們一方面採用「一槽兩鑽+溶洞探邊」相結合的方式,探明施工範圍內岩溶分布情況,利用「雙漿液封邊+注漿填充工藝」對溶洞進行填充穩固,保障地連牆、臨時立柱施工安全;另一方面在地連牆四周採用攪拌樁工藝,在提升地連牆成槽槽壁質量的同時,對周邊建(構)築進行隔離保護。
為維持基坑內乾燥的作業環境,基坑施工採用坑內管井井點降水法和明排法,按照「分層降水、按需降水、動態調整」的原則進行抽排水施工,將基坑內部地下水位精準降低到開挖面以下1米,並通過「雙管旋噴樁+接縫處鋼板封堵」工藝對地連牆接縫處進行加固,有效防止基坑底湧水、涌砂。
高峰期20餘台設備同時作業
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建設者們結合現場生產實際編制專項施工方案,高峰期施工現場統籌調配20餘台大型機械設備,實行「一機一崗」專人值守制度。在基坑施工過程中嚴格推行貫徹「網格化」精細管理模式,將基坑劃分為若干責任網格,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監管網絡,將安全管理觸角延伸至每個作業面、每個施工環節。與此同時,施工項目將「PDCA」循環管理理念融入生產全流程,將質量管控貫穿於車站施工全生命周期,真正實現了安全生產責任的全員覆蓋和全過程管控。
截至目前,八號線北延段(滘心-廣州北站)土建工程累計完成16%。11座車站中,7座開始進行土建施工,江府站由八號線北延段支線建設,其餘進行前期準備;11個區間中,1個進行土建施工,其餘進行前期準備。
(註:車站名稱僅為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准公布為準。)(記者 黃裕勇 通訊員 張潔 孫汝成 張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