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收盤重挫8.1%後,美團-W(03690.HK)股價今日(17日)跟隨大市上漲,盤中一度下挫3.9%,創七個月新低,隨後低位反彈,截至收盤上漲1.19%。
隨着京東(09618.HK)在今年2月宣布殺入外賣行業,投資者憂慮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將遭到大幅蠶食,美團股價因而承壓。
自近日推出百億補貼後,京東外賣被眾多消費者捧在手心,其伺服器一度被「羊毛黨」擠爆。眾多網友近日反饋,京東外賣頁面無法查看商品信息,顯示「請重試」。京東方面回應稱,因百億補貼活動過於火爆,系統出現約20分鐘的短暫異常,現已恢復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4月15日,一段京東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劉強東2024年內部講話的線上會議視頻流出。會上,劉強東要求京東外賣淨利潤不超過5%,引發廣泛關注與熱議。劉強東談到:「我給京東外賣定一條規矩,京東外賣永遠賺的淨利潤不允許超過5%。超過5%,我要處分人的。我們一定要在行業裏面,按照三毛五的理論,來約束自己的賺錢能力、賺錢欲望。」此外,劉強東還要求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要讓騎手更有保障。
淨利潤5%已是行業天花板
外賣淨利潤不超過5%的表態為強哥贏得陣陣喝采,但從相關數據來看,目前國內外外賣平台尚無一家觸及此盈利線,強哥可謂深諳數據的門道,不僅道出了行業淨利潤的天花板,也為自己贏得了身後名。
摩根大通發布的全球在線外賣行業報告《Global Online Takeaway (2024)》指出,2024年全球主流外賣平台預測淨利潤率介於1.5%-3.3%,算術平均值為2.2%。其中,Uber旗下的Uber Eats以淨利潤率3.3%暫居榜首,美團的外賣業務淨利潤率為2.8%,東南亞打車平台Grab旗下外賣業務的淨利潤率只有1.6%,美國外賣平台DoorDash的淨利潤率為2.4%。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服務分析師、浙江省服務業聯合會副會長及數字經濟專委會秘書長助理陳禮騰向香港商報記者表示,從統計數據上看,美團、DoorDash、Uber Eats、Grab外賣中,利潤率最高為Uber Eats的3.3%,最低的Grab外賣僅為1.6%,餓了麼至今尚未盈利。可見,外賣行業的「低利潤率」特性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
外賣平台的成本結構中,配送成本佔比高達60%-70%。據美團財報數據,2023年其配送服務收入821.9億元,相關成本907.4億元,單均配送虧損0.39元。
此外,陳禮騰還表示,平台還需承擔技術研發、營銷補貼、合規成本等支出。京東外賣若實現5%的淨利潤率目標,將直接超越Uber Eats,成為全球利潤率最高的外賣平台。
短期內整體盈利有待觀察
在內地外賣市場,以往是美團佔據其中的大頭,餓了麼緊隨其後。艾瑞諮詢發布的2023年報告顯示,美團外賣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67.4%,餓了麼的市場份額為29.6%,這兩家幾乎壟斷了外賣的全部市場份額。
隨着京東外賣的強勢入局,內地外賣行業的競爭格局勢將發生巨大變化,最終形成「三國殺」之勢。有業內人士表示,京東的商家免佣金政策,同時給騎手繳社保以及斥資百億補貼,短期內整體盈利有待觀察,但能快速贏得商家和消費者好感。
陳禮騰表示,京東外賣採用了與現有外賣平台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入局,短期看掀起聲浪,長期恐難為繼。他分析,在商家端,京東外賣初期採取的「免佣金」吸引商家入駐,但商戶需要支付每單3元的固定履約服務費,以及支付參與平台的營銷活動費用。在騎手端,京東外賣以為全職騎手繳「五險一金」吸引騎手入駐,全職騎手需要每天跑單12小時,保障平台運力。在用戶端,現階段以價換量,通過燒錢營銷和補貼搶佔市場,以發放大量優惠券為主要策略。
陳禮騰認為,京東外賣的5%利潤率目標,遠高於全球外賣平台平均水平,是對行業「低利潤率陷阱」的挑戰。未來,行業的競爭焦點將從訂單量轉向價值創造——誰能更高效地連接商家、騎手與消費者,誰就能在萬億市場中佔據先機。
即時零售爭奪戰悄然打響
除了在外賣行業,京東和美團在即時零售方面的競爭也將加劇。在即時零售板塊,兩者的業務幾乎是一一對應的,即「京東秒送」對應「美團閃購」,「七鮮」對應「小象超市」等。
4月15日,美團吹響反攻號角,正式發布即時零售品牌 「美團閃購」,消費者下單後平均30分鐘送達,意在重新定義下一代購物方式。按照美團的定義,美團閃購定位為「24小時陪伴消費者的新一代購物平台」,聯合全國近3000個縣市區旗的零售商、品牌商與本地中小商家,將服務全國10億消費者的日常購物需求。
值得玩味的是,在美團閃購視頻號中,將閃購與網購的速度進行對比,提及網購時配文稱「你的東東再等等」,配圖為一隻小狗,與京東標識類似,疑是內涵京東。京東隨後在官方公眾號上發文稱「京東不打口水仗,但會堅持說實話」,表示因秒送業務發展迅速,本季度將再招收不低於5萬名全職外賣員,全額足額全部繳納「五險一金」且所有費用都由公司承擔。
近年來,內地即時零售發展迅猛,尤其在生鮮、藥品、3C數碼產品等品類上的進展速度驚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即時零售行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23年中國即時零售規模達到65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89%,預計2030年將超過2萬億元。
陳禮騰表示,跨界已成為電商平台尋求新增長的常規手段,各家在數字生活服務領域形成了即時零售與生態協同。美團2025年推出即時零售新品牌「美團閃購」,從餐飲向商超、醫藥等多品類擴展。據其最新數據,1800萬單的美團非餐即時零售規模已超過整體京東自營電商。京東則期望通過外賣流量推動3C數碼、日化用品的即時零售滲透。(記者 朱輝豪)
頂圖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