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皖黟縣宏潭: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皖黟縣宏潭: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5-04-14 22:36:55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在皖南腹地、黃山南麓,一片被雲霧繚繞的沃土上,茶園與山水共生,文化與產業共融。這裏是黟縣宏潭鄉,一個以茶為脈、以旅為橋的生態之鄉。

    近年來,宏潭鄉依託得天獨厚的茶產業基礎與自然人文資源,深耕「茶旅融合」發展路徑,走出了一條「以茶促旅、以旅興茶、以融合富民」的鄉村振興新範式。

    截至2024年底,全鄉茶園面積達8977畝,其中有機茶占900餘畝,年茶葉綜合產值超200萬元,年接待遊客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8萬元,茶旅融合成為激活鄉村發展的「新引擎」。

    從「一葉青」到「全產業鏈」的產業根基

    宏潭鄉優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茶葉生長的「黃金條件」:五溪山有機茶基地位於神奇的北緯30°附近,地處保護區核心地帶,沐浴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峽谷里,負氧離子濃度最高超過4萬個/每立方厘米,成就了「香高、味醇、形美、色潤」的高品質茶葉。這裏是「五溪山毛峰」「太平猴魁」的核心產區,更是連續21年榮獲有機茶業認證、首屆長三角名茶評比五星金獎等頭銜。

    近年來,宏潭鄉以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為導向,構建起從茶葉種植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體系。以「雙招雙引」和項目為抓手,先後引進黃山壠溪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眾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黃山中誠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打造茶產業加工車間6處,購買茶葉生產設備,採用「黨建引領+企業+農戶」協作模式,推動茶葉生產向「生態化、集約化、品牌化」轉型升級,帶動全鄉80%的農戶從事茶產業,茶農年均增收超2.5萬元。

    從「茶園觀光」到「沉浸式體驗」的融合創新

    宏潭鄉的茶旅融合,始於「顏值」,成於「體驗」。每年3月下旬開始,千畝茶園沿山勢鋪展,層層疊疊如綠色緞帶。到了夏季,茶田與竹林、溪流、村落相映成趣,形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詩意畫卷。

    依託這一生態基底,宏潭鄉創新打造「茶旅+」多元場景:唱響北緯 30°高品質茶葉主旋律,做大做強「塘田猴魁」區域公共品牌,持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帶動村集體經濟和茶農收入「雙提升」。擴大「見山」「見水」「見雲」等「六見」系列聲譽度;大力發展民宿經濟、培育產業賦能文旅,串聯蜜桃會客廳至五溪山峽谷,美化綠化 12 公里沿線風景,打造忘憂草花海、蜜桃花海景觀,將全鄉劃分為「探花」「探野」「探岳」「探險」「探茗」等5大功能板塊,打造集森林康養、田園康養、旅居康養、運動康養為一體的藥食康養首選處、療愈空間新選擇。

    從「單一產業」到「鄉村振興」的全域賦能

    茶旅融合的終極目標,是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鄉百姓。宏潭鄉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模式,構建起多元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茶農以茶園入股合作社,享受「保底收益+分紅」;引導村民將閒置房屋改造為民宿、農家樂,全鄉發展特色餐飲、民宿10餘戶,戶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

    近三年新建旅遊公廁1座、生態停車場5處,實現4G網絡、旅遊標識系統全覆蓋;完成河道整治、茶園灌溉工程等項目,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同時提升景觀顏值。

    嚴格落實茶園綠色防控措施,推廣「黃板扡插+生物防治+有機肥替代」技術,全鄉農藥使用量較五年前下降40%;組織護林員、網格員常態化保護古樹名木、溪流濕地,實現「產業發展」與「綠水青山」雙贏。

    數據顯示,2024年度宏潭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2%,茶旅產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超過40%。昔日的「山區窮鄉」,正蛻變為「產業強、環境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樣板。

    從山間茶田到旅遊景區,從傳統農業到現代服務業,在茶旅融合的征程中,宏潭鄉正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思維,書寫着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麗篇章。這裏,茶香正濃,風景正好,等待每一位遊客來赴一場「茶與遠方」的浪漫之約。(記者 吳敏 通訊員 程婷婷)

責任編輯:嚴燕紅 皖黟縣宏潭: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