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楊華勇
美國總統特朗普又築起了另一道圍牆,他認為其他人都將買單。但這次,他實施的是對幾乎所有進口產品徵收「對等關稅」,意圖築起一道用來阻止工作和就業機會流失到國外的圍牆,而非用來阻擋移民。這道圍牆的高度需要放在歷史背景下來看待。它將美國帶回去一個世紀前的保護主義時代。美國關稅收入水平已超越G7和G20國家,與塞內加爾、蒙古和吉爾吉斯等國相當。
美國近期發起的全球貿易戰不僅引發股市動盪,也標誌着其背離了長期推動並獲益的全球化進程。這一轉變不僅影響經濟,還反映了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特朗普宣布的關稅政策違背了經濟學基本原則和外交準則,其保護主義策略可追溯至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顯示出美國在財政政策上的歷史性轉變。
現任美國政府從歷史中吸取的經驗是:高關稅曾促進美國發展,使其首次偉大,並免於徵收聯邦所得稅。與此相對,19世紀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該理論通過數學公式論證,其核心概念易於理解:各國因自然資源和人口創造力差異,在生產某些產品上各有所長。廣義上,若各國專注於擅長領域並進行自由貿易,全球及各國生活水平將提升。
特朗普提出的「對等關稅」邏輯缺乏實際依據,其聲稱的關稅數字與各國公布的稅率並無直接關聯。白宮表示,這些數字已考慮了官僚體制與貨幣操縱等因素。但仔細觀察那看似複雜的公式,其實不過是用來衡量該國對美國商品貿易順差的簡單方法:他們將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金額除以自該國的進口總額。
一位白宮高級官員公開特朗普解釋:「這些關稅是由經濟顧問委員會為每個國家量身計算的……他們所使用的模型,是基於這樣的概念:我們的貿易逆差,是所有不公平貿易行為、所有作弊總和的結果。」白宮認為,若某國對美出口多於進口,則被視為「作弊」,需通過關稅糾正貿易失衡。
美通脹加劇 股市大跌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獲得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中國農村人口大規模遷移至沿海工廠,生產廉價出口商品,推動美國生活水平、經濟增長、利潤和股市的繁榮,體現「比較優勢」的經典運作。中國賺取美元後,大量購買美國國債,降低利率。然而,美國正逐漸遠離這一全球化模式,尤其在與中國的關係中,這一轉變尤為明顯。
每一個人都是贏家,但不完全是。基本上講,美國消費者因為能買到更便宜的商品而集體變得更富有。美國服務業蓬勃發展,從華爾街到矽谷都在主宰全球市場。而美國消費品牌更藉由涵蓋中國與東亞的超高效率供應鏈,獲得大量利潤,美國的商品亦被鋪售至世界各地。
隨着美國推行一系列保護主義措施,試圖讓製造業回流本土,美國藍籌企業面臨嚴峻挑戰。這些企業過去依賴高效的東亞供應鏈,以低成本生產並憑借強大品牌形象在全球營銷,如同現金印鈔機。然而,如今它們的股價遭受重創,一方面是美國總統的政策打擊了其供應鏈策略,另一方面也可能嚴重損害其在全球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尤其是當世界其他國家都認為美國總統手中的槍是瞄準他自己的腳的時候,情況更加如此。美國股市跌幅最多,而美國的通貨膨脹問題也首當其衝。如今華爾街正在計算,美國陷入經濟衰退有超過一半的可能性。目前,美國正一步步退出它自己一手打造的全球貿易體系,這個轉變會非常混亂。
頂圖圖說: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展示簽署後的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圖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