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是中國近代一位有着多方面建樹的傑出歷史人物,被譽稱為愛國主義詩人、外交家、維新思想家等等。2025年是黃遵憲逝世120周年,為紀念這位晚清時期開風氣之先的客家名賢,3月28日上午,「紀念黃遵憲逝世1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嘉應學院開幕。本次研討會由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嘉應學院主辦,嘉應學院文學院、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嘉應學院嶺東文獻與文化研究中心承辦。嘉應學院黨委書記陳文海,中國近代文學學會會長關愛和,譚嗣同先生的玄侄孫女、湖南省譚嗣同愛國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譚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饒望京,粵港澳大灣區名人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宏海,以及來自馬來西亞和中國北京、天津、四川、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南、廣東等10多個省市的100餘位嘉賓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黃遵憲先生的外來孫、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就業、經濟和貿易部主任游耀鈞發來視頻致辭。開幕式由嘉應學院文學院院長劉顯主持。
中國近代文學學會會長關愛和教授致辭。
「滔滔海水日趨東,萬法從新要大同。」關愛和用黃遵憲創作的《己亥雜詩》八十九首詩中擇取五首進行詮釋,表達對先賢黃遵憲的理解和敬意,感謝120年後,黃遵憲的思想、詩文以及業績還廣有影響,還有不少追憶者、傳承人。
游耀鈞在視頻致辭中代表黃遵憲的後裔對所有宣傳黃遵憲思想、保存黃遵憲遺物遺蹟的相關單位和相關人員表示感謝,並表示將於年內率團來梅開展文獻考證與文化交流。
譚裔在致辭中說,今年也是譚嗣同誕辰160周年,她回憶了譚嗣同和黃遵憲相識的過程、政治主張,還原了兩位維新志士在湖南時務學堂的交往細節,也歡迎各位學者到湖南進行溝通和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饒望京副所長致辭。
饒望京在致辭中以《己亥雜詩》表達了對黃遵憲的深情眷念,黃遵憲的家國情懷、廣闊視野、超越時代的遠見卓識,融匯古今、文化創新的重要精神資源,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包容並蓄的精神都值得後人學習和推崇,從而可以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貢獻。
嘉應學院黨委書記陳文海教授致辭。
陳文海對出席會議的各位領導嘉賓、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他介紹了黃遵憲先生的卓越貢獻後表示,召開學術研討會紀念黃遵憲逝世120周年,既是對黃遵憲先生歷史貢獻的回顧,更是宣揚其史學、文學、外交等方面的進步思想,進一步研究近代嶺東文化的內涵與精神,深入探討近代文學作家、思潮、流派的發展情況,以及推動學校學科專業、學術研究等方面都具有深遠意義。陳文海並提出三點思考:一是深入研討交流。共同推動黃遵憲研究、近代文學研究、嶺東文獻與文化研究、客家研究、華僑史研究和民俗學研究邁向新的高度。二是共促成果轉化。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促進地方文化繁榮、推動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為梅州乃至全國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撐。三是支持學校辦學。對嘉應學院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多提寶貴意見,特別是在黃遵憲研究、地方文化傳承等領域給予更多的指導與幫助,助力學校辦學水平再上新台階。
迄今為止,黃遵憲研究已近百年,學術界有人稱之為「黃學」。這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圍繞黃遵憲與晚清文學變革研究、黃遵憲詩歌及詩學思想研究、黃遵憲政治和外交思想研究、黃遵憲與民俗學研究等多方面領域展開學術研討,沉甸甸的近700頁的論文彙輯,收納了海內外「黃學」研究專家們寶貴的研究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名人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宏海教授演講。
據悉,迄今為止大規模組織黃遵憲研究活動共有三次,一次是1982年由廣東近代文學學會等單位在梅州組織的首屆「黃遵憲研究學術交流會」,第二次是2005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北京主辦的「紀念黃遵憲逝世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時隔20年之後,又在黃遵憲故鄉主辦了這次研討會。來自深圳、原籍梅州的粵港澳大灣區名人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宏海,是此次會上唯一一位參加過三次黃遵憲研究學術研討會的客家文化學者,他同時曾經是嘉應學院中文系的老師。他曾於1982年撰寫《黃遵憲與民俗學》的論文,獲廣東省優秀社會成果獎,並且發表在復旦大學出版《中國文化研究》專刊,後又在著名民俗學家鍾敬文教授的指導下,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創辦了客家民俗學會和出版了《客家民俗》專刊。這次他回到母校開會,倍感激動。大會開幕式後,楊宏海受邀作《再論黃遵憲對中國民俗學的重要貢獻》的主旨演講。他以大量翔實資料和新發現的素材,進一步論證了黃遵憲在這方面的突出業績,在與會者中引起較大反響。
1982年,楊宏海(右一)出席梅州首屆「黃遵憲研究學術交流會」留影。
1982年與2005年兩次黃遵憲學術研討會出版的學術論文集。
會議結束後,3月29日,會議組織與會學者參觀中國客家博物館與黃遵憲故居。在中國客家博物館了解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接着大家懷着朝聖的心情前來黃遵憲故居「人境廬」參觀。
部分與會代表參觀中國客家博物館。
在黃遵憲故居「人境廬」留影。
在黃遵憲創辦的「東山書院」門口留影。
面對這富有特色的古建築,饒有興趣瀏覽「人境廬」主人的生平事跡,聽講解員飽含深情的介紹,大家都為晚清這位博覽天下、開風氣之先的「人境廬」主人所深深感動。筆者在這裏看到黃遵憲這首詩:「我是東西南北人,平生自號風波民。百年過半洲游四,留得家園五十春」,聯想到黃遵憲不論身在家鄉,還是在出使異邦的外交生涯,他都一直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建言獻策、不懈努力,留下《日本國志》等「睜眼看世界「的鴻篇巨製。憶昔撫今,大家認為,「紀念黃遵憲逝世1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梅州召開,在時逢百年未有的歷史大變局的今天,重溫黃遵憲的世界意識和愛國情懷,對我們以歷史為鏡,承前啟後,樹立振興中華的決心,頗有現實意義。同時,對黃遵憲家鄉的大學嘉應學院來說,在學科建設、服務地方、整合人文歷史資源、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也會發生積極作用。
撰稿:梅州市發展戰略顧問辦公室 易道先
配圖編輯:深圳市楊宏海客家文化與藝術工作室 李剛
(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