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在京盛大開幕,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名嘉賓齊聚一堂,圍繞「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這一主題,共議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出席開幕式並宣布論壇年會開幕。他強調,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願與各國共同探索互利共贏的全球科技合作新模式,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各國互利共贏。
步入論壇現場,科技感撲面而來。裸眼3D與AIGC技術交織出奇幻空間,文生視頻技術讓暖場片充滿AI原創靈魂。首次應用的無感通行系統覆蓋從入場到落座的全流程,元宇宙會場構築出虛實交融的平行世界。15家企業的近百台人形機械人組成「科技軍團」,為來賓提供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全方位服務,展示了具身智能技術的商業化落地進展。
開幕式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包括嫦娥六號返回樣品揭示月背28億年前火山活動、實現大規模光計算晶片的智能推理與訓練等重要成果。
本屆論壇年會設置了論壇會議、技術交易、成果發布、前沿大賽、配套活動等5大板塊、128場活動。將圍繞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雙碳綠色、基礎研究、人才智庫、金融創投等議題舉辦60場平行論壇,其中開放科學國際論壇、海洋科學與發展論壇等20場為首次舉辦。還將舉辦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大會等十餘場技術交易活動,來自34個國家的30多家專業技術轉移機構、120多所高校院所、200多家創投機構、2000多家創新企業共同參與,打造「全球買、全球賣」的技術交易生態圈。
此外,論壇年會繼續推出「人工智能主題日」系列活動,涵蓋2場核心論壇、5場專場論壇及眾多特色活動,將集中發布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調度平台等多項科技成果。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大賽總決賽也同期舉行,吸引了全球75國3200個項目參賽,其中AI賽道項目達812項,大賽新增合成生物等4個賽道,海外項目佔比40%。
中關村論壇創辦於2007年,歷經多年發展,已成為講好「中國科技故事」的重要平台,有力地促進了各國共享創新思想和發展理念,推動了全球科技創新合作。在新的時代背景下,2025中關村論壇必將為全球科技交流與合作注入新的活力,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記者 林彬彬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