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深入廣西梧州岑溪市南渡鎮,對當地極富特色的非遺竹芒編進行了調研。據悉,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芒編技藝在這片土地上源遠流長,承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是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之一。
輝發工藝廠董事長黎貴淼向前來參觀調研的岑溪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韋柳娜(右二)及香港商報記者等介紹竹芒編的傳承與發展情況
據了解,南渡鎮享有 「竹芒編織之鄉」 的美譽,這裏黃華河貫穿而過,兩岸及山地遍布黃竹、蔑竹、芒、藤等豐富資源 ,為竹芒編工藝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自古以來,勤勞聰慧的南渡人民利用這些可再生資源,用靈巧雙手編織出既美觀又實用的精美工藝品,賦予了竹芒編獨特的生命力。
作為一家專注於傳承和弘揚藤編工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岑溪市南渡鎮輝發工藝廠,擁有一支技藝精湛且經驗豐富的藤編工匠團隊,多數成員自幼與藤編結緣,傳承古老獨特技法。他們以山藤、竹木、天然果品等自然資源為材,編織出裝飾用品、房屋掛件、日常用品以及外國聖誕節用品等各類工藝品。產品種類繁多,涵蓋家具、飾品、收納用具等多個領域,產品銷售範圍廣泛,在國內與珠三角、浙江、福建等地企業緊密合作,形成穩定供應關係,在中國香港及歐美、東南亞等國際市場也備受青睞。
學生們到竹編手工作坊進行竹編技藝的提高學習(岑溪市委宣傳部 供圖)
「隨着時代的發展,岑溪竹芒編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輝發工藝廠尤為重視藤編工藝傳承推廣,通過開展培訓課程、舉辦展覽和體驗活動等,吸引更多人了解和熱愛藤編,為非遺傳承培育新生力量。同時,在聯農富農、助力鄉村振興和傳承非遺文化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企業推行工作車間入戶計劃,讓居民在家就能工作,實現就業理想。秉持傳承和弘揚非遺的原則,解決了南渡鎮各村和社區上千勞動力、半勞動力和編織能手的就業問題,幫助眾多脫貧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岑溪市南渡鎮輝發工藝廠董事長黎貴淼告訴記者。
師生們的優秀竹編作品展示
在傳承方面,竹芒編技藝傳承人們做出了諸多努力。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莫英連,從小接觸竹芒編手藝,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她不僅堅持手工編織,還決心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經常下村進校指導編織技術。同時,為了讓竹芒編技藝後繼有人,南渡鎮在中小學校開展 「竹藝傳承,竹品育人」活動,如南渡中心小學從2016 年起開設竹編織校本課程,編寫了完整的竹編織教程,建起了「竹編手工作坊」,除了通過課堂教學全面普及竹藝教學,還在各個班級中選出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竹編技藝的學生,成立「竹藝提高班」。進班的學生每天都會按時到工作坊進行竹編技藝的提高學習。學校還建立了「竹藪館」,主要用來陳列、展覽師生的優秀竹編作品,增強師生的傳統文化自信與自豪感。竹藪館不僅是學校實施竹編技藝傳承教育的標誌性場館,其極具竹藝傳統文化特色的布展風格,以及館內琳琅滿目的竹編作品,更體現了師生對竹藝傳統文化熾熱的情懷。
南渡中心小學從2016 年起開設竹編織校本課程,編寫了完整的竹編織教程
岑溪非遺竹芒編,這一指尖上的藝術,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前行,不僅成為當地的文化名片,更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揮着重要作用,綻放出獨特的光彩。未來,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岑溪竹芒編將繼續傳承發揚,走向更廣闊的舞台。(記者 馨瑤)
頂圖:竹芒編工藝品(岑溪市委宣傳部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