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為推動北部都會區等項目發展,未來數年本港基建投資將處於高水平,由過往每年約900億元增至現時約1200億元。港府擬適度發債,以填補基建開支缺口及非經營帳目支出。
陳茂波今日(1日)在電台節目上繼續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作解說。他指出,政府財政分為經營帳目和非經營帳目,前者涵蓋稅收與日常開支,後者主要涉及基建投資,收入主要來自地價收入,但需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恢復。為加速北都發展,非經營帳目將錄赤字。他強調,未來數年每年基建投資約1200億元,港府需平衡收支並爭取盈餘以支持基建投資,同時不能失去發展北都的時機,故計劃發債。他又指,發短債可支付較少利息,但市場期望發行長債,且金融界有意見認為長債有助形成港元債務孳息曲線,當局將積極研究。
要推動經濟往前走,陳茂波表示,本港未來經濟發展布局除了鞏固和提升金融、貿易和航運等傳統產業優勢,若要符合基本法規定的財政預算量入為出要求,本港還需同時培育新動能,發展創科。他強調,北都是吸引企業落戶地,本港需要在北都大力招商引資,而且本港創科發展需利用北都與深圳聯動發展各自優勢;此外,北都是土地房屋供應重點,因此政府需要加速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他又稱,不少企業表示很有興趣在北都建廠負責生產和營銷等業務,因此他對未來收回收益感到樂觀。此外,很多內地大型企業對發展北都片區感到興趣,發展局已收到意向書。
另外,陳茂波談到以人工智能(AI)賦能其他產業。他表示,不同經濟體未來的主要競爭在於科技,而AI的影響最大。港府會多方面推進AI發展,包括設立AI超算中心。當局亦希望學生盡早接觸AI,預算案已提出會邀請大型科企如騰訊、阿里巴巴、聯想和商湯等與本港中小學生交流,以啟發學生對創科的興趣。他重申,本港籌融資生態系統蓬勃,可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企。
本港資本市場發展方面,陳茂波稱,當局持續推動上市機制改革,以減低交易成本、促進流動性和吸引資金,未來股市流動性和交投量與政府印花稅收入,都會同步提升。
對於港府開源節流,有意見認為當局可向收入較高人士加稅。陳茂波回應時強調,開源的同時需要考慮爭競力,當下本港正積極搶人才和搶企業,現時不適合向高收入人士加稅。
財政預算案提出本屆政府任期內將減1萬個職位,陳茂波表示,不會推出「肥雞餐」。他續說,2003年推出過40億元肥雞餐,當時不少能力較好的公務員轉職私人市場;當局汲取經驗,今次循序漸進以每年削減2%開支來減少人手,編外職位會因應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