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兩會今天開放的首場「委員通道」,三位深圳市政協委員從AI融合、科技賦能中醫藥現代化、發揮全球校友資源等不同角度談到,如何做大做強深圳醫藥行業。
「AI+生物醫藥」怎麼做
深圳市知聯會副會長盛司潼建議,深圳應當充分利用自身在AI技術方面的優勢,大力推進AI與生物醫藥產業的融合,為生物製藥原研藥、高端診療器械高質量、加速發展提供原始驅動力。他還建議通過創建生物醫療新產品使用場景,比如開放醫療機構對於創新藥、創新器械的自主定價權,引入商業保險,醫保給予綠色通道,或者通過建設新產品臨床使用示範中心等方式,促使新產品快速進入市場。
籲建深圳互聯網中醫院
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高錦民表示廣州等地已率先批准設立了中醫互聯網醫院,遠程中醫AI診療效果非常好,他建議:深圳應大力扶持互聯網中醫院,讓中醫AI在防病治病領域造福民眾。另外,深圳應大膽探索擴大藥食同源中藥材目錄清單,扶持發展滋補養生產業,重視並支持合成生物類科研成果市場化應用,鼓勵生成生物技術與藥食同源藥材結合,開發具有獨特功效的新型功能食品。還有,深圳應在細胞基因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應用上大膽創新,打造深圳健康產業新模式。
冀發揮全球校友資源優勢
康膝生物醫療(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鑒墨表示,深圳聚集了大量世界頂尖大學的校友,他們分布在全球科技產業鏈、資本鏈和人才鏈的關鍵環節。然而,目前這些資源尚未得到系統整合。他建議,支持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國際名校校友科技社團。允許符合條件的國際名校校友科技組織在深圳註冊成為合法社會團體,並提供辦公場地和基礎設施支持。打造全球科技合作平台。通過定期舉辦行業論壇、校友創新大會等活動,促進全球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推動深圳科技企業與國際名校校友資源的深度合作。構建全球科技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國際科技前沿動態發布平台,推動科技情報共享,幫助深圳企業和研究機構掌握最新國際技術趨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盛司潼也建議鼓勵、加強與國際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的合作,國際上有許多具有領先技術成果的初創公司,通過合作開發,收購等多種方式,將這些公司的研究成果引進來,縮短新產品的開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加快與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記者 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