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代表團調研南沙 霍啟剛暢談燈會盛況
2月22日,香港立法會議員代表團赴廣州南沙開展「走進南沙」調研活動,圍繞青年創業、文旅體融合、醫療合作等議題進行實地考察。當晚,作為代表團成員之一,香港立法會議員、全國人大代表、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剛專程遊覽了正在舉辦的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燈會,並接受媒體採訪,結合燈會盛況暢談南沙發展機遇與灣區協同願景。
大灣區燈會:光耀神州,華彩灣區
本次大灣區燈會以「光耀神州 華彩灣區」為主題,燈會占地870畝,布局了218組非遺燈景、超100000盞彩燈,是國內占地面積最大、展期最長(至3月30日)的燈會盛宴,融合全運會主題、海上絲綢之路、國潮文化IP等多元元素。目前累計接待遊客超40萬人次,成為大灣區新春文旅現象級項目。
燈會的頂流——齊天大聖
霍啟剛呼籲:希望大家都來看燈會!
「希望大家都來看燈會!」談起香港市民前往南沙,霍啟剛直言:「今時今日,高鐵、乘船等多種方式抵達南沙都非常方便。」他特別提到,隨着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硬聯通」的加速,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已從構想變為現實。霍啟剛強調,南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正成為聯結港澳與內地的樞紐,「未來應進一步優化交通網絡,吸引更多國際遊客經南沙進入大灣區,實現『一程多站』的文旅聯動」。
簪花女神
燈會亮點:沉浸式觀展與多元文化融合
除此之外,本次燈會還聚合了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元素,由一千多名非遺工匠精心打造,形成總長3公里的沉浸式觀展動線。五大主題園區涵蓋潮玩樂園、海上絲路、千年商都等五大特色園區,特別設置的第十五屆全運會主題燈組,通過動態燈光與賽事元素的交互設計,生動展現粵港澳聯合辦賽的協同機制。霍啟剛指出:「第十五屆全運會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燈會通過吉祥物和賽事元素展現灣區體育協作的活力。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文化載體。」此外,燈會融合「一帶一路」沿線文化符號與國潮IP,如《齊天大聖》等作品,吸引海內外遊客。霍啟剛認為,這種「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表達方式,正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創新實踐。
嶺南粵劇
燈會對南沙發展的深遠影響
談及燈會對南沙發展的影響,霍啟剛感慨:「南沙從昔日的漁港蛻變為大灣區中心,燈會這樣的活動是一個文化載體、一座橋梁,讓世界看見其區位優勢與政策紅利。」他提到,南沙正依託144小時過境免簽等政策,深化與港澳在文旅、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正吸引源源不斷的國際友人關注南沙,南沙周邊朋友圈正不斷擴大。數據顯示,燈會運營前15天,56%的遊客來自省外,帶動南沙酒店、餐飲消費增長,強化其「灣區C位」的城市形象。
文化協同創新:粵港澳三地的黃金組合
作為新任廣東省文聯兼職副主席,霍啟剛特別強調文化協同創新的重要性:「粵港澳三地可在文藝創作領域形成『內地硬件+港澳創意』的黃金組合。」他建議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藉助廣東演藝場館集群優勢,聯合香港國際化製作團隊,共同開發具有全球傳播力的文化IP。近期引發熱議的《黑神話:悟空》遊戲及《哪吒之魔童鬧海》動畫電影,正是這種創新模式的典範之作。
魅力全運會
展望未來:用創新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展望未來,霍啟剛期待以燈會為起點,推動更多「國際+本土」的文化項目落地:「中華文化是世界的瑰寶,大灣區要做的,是用創新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不僅看到我們的過去,更看見未來的無限可能。」
灣區同心
南沙邁向世界舞台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燈會不僅是光影藝術的盛會,更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縮影。隨着《南沙方案》的深化實施,南沙正以文化為媒,從「灣區之心」邁向世界舞台,將為大灣區書寫下一章輝煌。(記者 賴小青 視頻來源 廣州南沙發布 )
頂圖:三賽搏醒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