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5深港馬拉松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田徑(馬拉松)測試賽在深圳鳴槍開跑。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境馬拉松賽測試賽,賽事路線全程42.195公里,其中香港段21.841公里,深圳段20.354公里,是繼去年11月舉行的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後,又一次跨境舉辦的十五運會測試賽。
一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不乏各類體育交流活動。其中,1979年延續至今的省港盃足球賽,已成為粵港體育交流的傳奇比賽;近年來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籃球聯賽,在三地下一代之間搭建了傳遞拼搏精神的橋梁;此外,各類業餘體育競賽更是數不勝數。粵港澳三地一衣帶水、同根同源,與內地進行體育合作交流,港澳一直都不缺乏積極參與的意願。而十五運會的籌辦,則是國家層面為粵港澳進一步深化體育交流提供的絕佳平台。
十五運會是我國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舉辦的全國性運動會,在這項國家級體育盛會正式開幕之前,粵港澳將合作進行多次具有突破性的專業體育賽事,為全運會的正式舉辦進行各方面的模擬和測試。例如,本次馬拉松測試賽創新採用「人臉識別+手環定位+計時計分」三重核驗防控機制,實現「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的無感智慧通關,大幅提升通關效率,將通關環節對參賽選手的影響降到最低。
測試賽除了為十五運會提供執行經驗,還具有更深遠的意義。一方面,測試賽的實踐突破我國舉辦跨境大規模體育賽事的原有形式。此前,粵港澳合作舉辦的各類體育賽事,基本是由三地共同組織舉辦、由三地體育健兒或市民共同參與、輪流在三地分別落地進行的,而將同一場賽事舉辦的場地、時空、參與人員同時跨境覆蓋,去年的公路自行車測試賽和本次的馬拉松測試賽均進行了有益嘗試。這需要三地構建深度互聯互通的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打通不同的賽事銜接機制、高度協同的組織合作能力與可靠的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測試賽的成功舉辦將有助提高粵港澳三地在體育協同發展、互融互通中的執行標準。
另一方面,通過在賽事籌辦中各環節的合作,促進粵港澳各界的溝通與交流、增強區域整體合作意識,也有助加強港澳同胞在國家級體育盛會中的「主人翁」意識和參與感、提高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拓寬從官方到民間的區域敘事視野。除了為十五運會的正式舉辦提供實操經驗,本次測試賽也為我國舉辦其他類型的跨境大型賽事進行可能性探討,甚至,由本次賽事舉辦獲取的經驗,可為粵港澳攜手舉行體育賽事以外的其他大型公共活動提供可行性參考,有助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互融互通的深度和廣度。
粵港澳共同舉辦的十五運會不僅僅是一屆體育賽事,更將帶動經濟交流、社會交流、文化交流等,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香港和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具有重要意義。
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往往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當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逐漸成型、三地往來的時空成本大幅縮小,粵港澳同胞們將通過一次次的測試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三地常態化往來中。十五運會這顆投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石子,勢必在國家發展大局的藍海中擊起更廣泛、更積極的漣漪。撰文 嵐越